
随风卷成团的柳絮。 前蜀 韦庄 《浣溪沙》词:“清晓粧成寒食天,柳毬斜裊间花鈿。”一本作“ 柳球 ”。
“柳球”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柳树种子成熟后,带有白色绒毛的柳絮随风聚集成球状。这一用法多见于古诗词中,例如前蜀诗人韦庄在《浣溪沙》中写道:“清晓粧成寒食天,柳毬斜裊间花鈿”()。此处“柳毬”与“柳球”通用,形容柳絮飘飞的自然景象。
指清明节期间,人们将柔韧的柳枝弯曲成球状或圈状,作为头饰佩戴。这一习俗源自古代驱邪避毒的寓意,如《酉阳杂组》记载“三月三日赐细柳圈,带之免毒”()。宋代张炎《庆春宫》词序中也提到寒食节佩戴柳圈袯禊的旧俗()。
两种解释均与柳树的特性相关,前者侧重自然形态,后者体现民俗文化。需注意不同文献中可能存在用字差异(如“毬”与“球”混用)。
《柳球》是一个词语,指的是柳树结的果实,也即柳树的果球。
《柳球》的拆分部首为木(mù)和球(qiú),部首木表示和树木相关,球表示圆形。
根据《新华字典》,球的笔画数为11。
《柳球》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柳树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植物,柳球作为柳树的果实,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提及,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寓意春天、生机和柔软。
柳球的繁体字为「柳球」。
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汉字中「球」的写法为「毬」,表示柳的果实。
1. 春天来临时,柳球挂满了枝头,犹如一串串翠绿的宝珠。
2. 姑娘手中轻轻一摇,柳球像一团团细雨般飘落。
柳球无法与其他汉字进行组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词语。
柳球的近义词可以是「柳子」。
柳球的反义词可以是「柳花」,因为柳树的花朵是指其开放的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