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达的意思、上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达的解释

(1) [reach the higher authorites]∶向上报告

下情上达

(2) [know virtue]∶通晓德义

君子上达

详细解释

(1).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邢昺 疏:“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以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

(2).谓上知天命。《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邢昺 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 明 唐龙 《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

(3).上进,向上发展。 宋 朱熹 《李先生行状》:“其后, 熹 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復来,则所闻必益超絶,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

(4).谓下情达于君上。《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魏征传》:“在 贞观 初,遇下有礼,羣情上达。”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説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达"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一、基础语义(《汉语大词典》) 指下位者通过文书、奏章等形式向君主或上级呈报信息,如《论语·宪问》载"君子上达",原指士人将民意传达至朝廷。

二、引申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现代汉语中延伸为"通达高层次境界",包含三层内涵:①学识修养达到高深阶段,如"技艺上达";②事物发展至成熟阶段;③信息由基层传递至决策层的过程。

三、古汉语特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在先秦文献中特指"通晓德义",《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即蕴含此义,强调对抽象道理的领悟能力。

四、哲学概念(《辞海》第六版) 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与"下达"构成对立统一关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释为:"上达日进乎高明,下达日究乎污下",强调道德修养的向上追求。

五、现代应用(《新华词典》第三版) 当代语言实践中主要应用于:①公文呈递流程;②学术研究成果的层级审核;③社会组织中的信息上传机制,保留了古代行政文化的语义基因。

网络扩展解释

“上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含义

2.道德修养层面

3.发展与实践层面

4.例句与延伸

“上达”既可指具体的信息传递(如政治沟通),也包含抽象的德性修养与能力提升,其内涵随语境变化。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用法或哲学背景,可参考《论语》及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埃芥败神保膘豹文鼠钵略草帽察见渊鱼者不祥赤气出世慈泪弹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达头鱼德全递次东蒙豆萁才杜诗覆蒙负奇扶桑谷口子真横眉立眼槐阶棘路患气虎跃龙腾减杀见员巾帤酒石酸九围临虹款步流行色六路露立緑苹马牛走鸣金收兵南乐泥坂欧褚妾身气性劝职群蚁附膻刃器上圈套省文声阻识时务诗中有画硕问暑热缩頞腾化土工无嗣五夜小簟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