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岧岧的意思、岧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岧岧的解释

(1).高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岧岧。” 薛综 注:“亭亭,岧岧,高貌也。”岧,一本作“ 苕 ”。 宋 叶适 《齐云楼》诗:“奕奕择重楼,岧岧立平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醉春》:“岧岧金刹标,摇摇青斾招。” 清 李重华 《望太白》诗:“ 太白 羣山外,岧岧淡莫分。”

(2).引申为高超。 晋 陶潜 《扇上画赞》:“岧岧 丙公 ,望崖輒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岧岧”是一个汉语形容词,多用于描述山势高峻、耸立的状态,常见于古典文学与诗词中。其词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岧岧”读作tiáo tiáo,属叠音词,强调山的高耸与陡峭。例如《文选·张衡〈西京赋〉》中“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岧岧”,即形容楼阁高入云霄之态(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卷)。

  2. 词源与演变

    “岧”字本义为山高,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对“岧嶢”的注解,后衍生出叠用形式“岧岧”,强化视觉上的高远感(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修订版)。

  3. 文学应用

    古代文人常以“岧岧”营造壮阔意境。如唐代诗人宋之问《灵隐寺》中“鹫岭郁岧岧”,借山势之高凸显寺庙的庄严;宋代词人周邦彦《汴都赋》中“岧岧帝居”,则描绘都城建筑的巍峨(来源:《唐宋诗选》注析本)。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岧岧”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口语中较少使用。其近义词包括“巍峨”“崔嵬”,但“岧岧”更侧重形态的纤细高直(来源:《现代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岧岧”是“岧”的叠用形式,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 读音与结构
    “岧”读作zhào(四声),属于上下结构的会意字,由“山”和“召”组成。其中,“山”表意,指代山体;“召”既表声,也暗含“呼唤、回响”之意,整体描绘高山耸立、气势恢宏的景象。

  2. 词义解析

    • 本义:形容山势高峻、陡峭,如“岧峣”一词常用来描述险峻的山峰。
    • 叠用效果:通过重复“岧”字,“岧岧”进一步强化山势的巍峨与险峻,例如“岧岧群峰”可指连绵不绝的险峻山脉。
  3. 与“岹”的关系
    根据网页信息,“岧”与“岹”字形相近,但“岹”更侧重描述山体陡直如削的形态,而“岧”更强调高耸且带有回响感的意境,两者在古籍中可能因形近而混用。

总结来说,“岧岧”是一个文学性较强的叠词,多用于诗文或书面语中,生动展现山峦层叠、险峻壮观的画面。

别人正在浏览...

案伯卑卑必也正名诚恪蚩辱赤卫军戴盆大眼瞪小眼斗班独弦琴蛾扬防祸于未然放像机匪僻非刑風木含悲風魚更端歌堂光怪寒森森荒坠兼仆狡险洁流开匮康老子倥侗阔辟浪放良贱临门厘然鹠鷅密蓬蓬摩尔多瓦亩制南屏匿名信陪都亲嬖青史氏拳经仁境塞表善罢甘休山重水复山核桃差着一槅儿射堂食咽祀祭台阶梯媒童婚维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虾蟇子显赠戏德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