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仁境的意思、仁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仁境的解释

人居住的地方。仁,通“ 人 ”。 宋 王安石 《邀望之过我庐》诗:“我池在仁境,不与獱獭居。”一本作“ 人境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仁境”是一个融合儒家核心思想与现代语境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仁”的本义与“境”的引申义综合理解:

一、字义解析

  1. 仁:儒家核心道德观念,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仁爱。《说文解字》释为“亲也”,《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强调博爱、恻隐之心。其内涵包含:
    • 伦理关系:父子、君臣等五伦的和睦(参考《孟子·滕文公上》)
    • 道德实践:“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2. 境:原指疆界(《说文解字》“疆也”),引申为精神层次或修养阶段,如“境界”“意境”。

二、哲学内涵 “仁境”指通过道德修养达到的至高精神层次:

  1. 天人合一之境:北宋程颢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识仁篇》),体现宇宙观与道德观的统一。
  2. 内在超越状态:王阳明心学强调“致良知”后“万物皆备于我”的澄明心境(《传习录》)。
  3. 社会理想投射:《礼记·礼运》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仁”在社会治理层面的终极境界。

三、现代诠释 当代哲学研究赋予其新维度:

权威文献参考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华书局2012版)
  3.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中华书局1981版)
  4.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版)
  5. 杜维明《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集》(三联书店2013版)

网络扩展解释

“仁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词义解释
    “仁境”指人居住的地方。其中,“仁”是通假字,通“人”,因此“仁境”等同于“人境”。这一用法在宋代王安石的诗《邀望之过我庐》中体现:“我池在仁境,不与獱獭居。”(部分版本写作“人境”)。

  2. 构词分析

    • 仁:此处为通假用法,代替“人”,可能与古代文献中字形或发音相近有关。
    • 境:指地域、环境,合起来即“人类生活的区域”。

二、文化背景

  1. 文学引用
    王安石的诗歌通过“仁境”与自然生物(獱獭)的对比,突出人居环境的独特性,暗含对人文与自然界限的思考。

  2. 姓名学寓意
    现代取名文化中,“仁境”被赋予积极含义:

    • 仁:象征仁爱、理智(姓名学解释为“理智充足,晚年吉祥”);
    • 境:寓意公正、廉洁,组合后被认为能改善运势。

三、使用提示

“仁境”的核心含义是“人类居住的领域”,其通假用法和文学背景是理解关键,而现代姓名学解释属于引申文化现象。

别人正在浏览...

暗花败衄卜算子布燮采缯惭怖车辙喘呼从世地坐东佃度引贩卖沸扬凤跃辅性干瞪眼膏面公鸡还补行香挂牌诙嘲胡怜擭擭跲疐减半将星进薄禁蘌究细儿举事科室兰单力农俚巷丽藻春葩路数密访明哲毗倚倾诐轻少羣蝨处裈中惹是生非睿诏师表室妹殊路同归说真的疏遗司花素瓷体无完肤头陁涒汉緼豫握发倭国无益仙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