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陪都的意思、陪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陪都的解释

[alternate capital] 旧时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详细解释

(1).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严复 《原强》:“往者 日本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 威海 之海军大替矣。” 鲁迅 《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

(2).特指抗 日 战争时期的 重庆 。 续范亭 《闻陪都文化界演<屈原>有感》诗:“闻道陪都吊国殤,名流巨子齐登场。 屈原 身份谁能肖, 沫若先生 自上装。”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六:“抗战以来,就在外面勤劳奔走,为国服务,从 南京 到 武汉 ,又从 武汉 到陪都 重庆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陪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殊概念,指在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与首都并称“两京”,其制度被称为两京制或陪都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陪都是首都的辅助性都城,承担补充首都功能的作用,通常基于地缘政治或军事防御需求设立。例如宋代建康(今南京)和抗战时期的重庆,均是当时的陪都。

二、功能与作用

  1. 政治军事职能:陪都常作为战略要地,如西周在洛阳设陪都控制东方。
  2. 经济文化补充:部分陪都发展为区域经济中心,如唐代洛阳与长安形成互补格局。
  3. 应急备用:战时或特殊时期,陪都可能临时承担首都职能,如重庆在抗战时期成为国民政府临时驻地。

三、历史沿革

四、典型例子

  1. 宋代建康:南宋以临安(杭州)为行在,建康为陪都。
  2. 抗战重庆:1937年后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
  3. 明代北京与南京: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保留陪都地位。

五、制度意义

陪都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通过多核心布局实现国土均衡管理,并在政权更迭或危机时提供缓冲空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制度细节,可查阅网页来源中的历史文献或权威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陪都

《陪都》是指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外,设立副中心或陪同中心,以提供行政、政治和经济支持的城市。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陪都》的拆分部首是阝(阜),总共有11画。

来源

《陪都》一词是由“陪”和“都”两个汉字组合而成。

繁体

繁体字为「陪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法中,陪都可以写作「陪亣」。

例句

1. 这座城市是国家的陪都,承担着副中心的职责。

2. 他们选择将公司的总部从首都迁移到了这个陪都。

组词

1. 陪同:“陪”指陪伴、陪同,常用词汇为“陪同”。

2. 都市:“都”指城市、都市,常用词汇为“都市”。

近义词

副中心、附属中心

反义词

首都、中心城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