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的意思、摩尔多瓦的详细解释
摩尔多瓦的解释
东欧内陆国。面积337万平方千米。人口4354万(1993年)。首都基希讷乌。丘陵和河谷平原相间。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以葡萄等果树种植和食品工业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词语分解
- 摩尔的解释 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千克碳-的原子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 瓦的解释 瓦 ǎ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瓦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瓦当(乶 )(即瓦筒之头)。瓦匠。 瓦 à 盖瓦:这
专业解析
摩尔多瓦是位于东欧的内陆国家,全称“摩尔多瓦共和国”(Republica Moldova)。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记载,其名称源自中世纪时期的摩尔多瓦公国,词源可追溯至斯拉夫语中的“湿润土地”或“森林覆盖的河谷”。该国北、东、南三面与乌克兰接壤,西邻罗马尼亚,国土面积33,846平方公里,首都为基希讷乌。
从政治体制看,摩尔多瓦实行议会共和制,《世界政治制度辞典》指出其最高立法机构为实行一院制的议会,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为总理。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业尤为著名,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其葡萄园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2%。
语言文化具有多元特征,宪法规定官方语言为罗马尼亚语(当地称“摩尔多瓦语”),同时俄语为通用语言。国家博物馆资料显示,传统音乐“多依娜”和彩绘陶器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曾长期受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统治,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网络扩展解释
摩尔多瓦(Moldova)是一个位于东南欧的内陆国家,以下是关于这一名称及国家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与国名来源
- 地理位置:位于东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被乌克兰环绕,西与罗马尼亚接壤。国土面积约3.38万平方公里,以丘陵和河谷平原为主,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为重要水系。
- 国名含义:名称源于“摩尔多瓦河”,具体来历尚不明确,可能与古代达契亚人部落或当地自然特征相关。
二、历史沿革
- 早期历史:祖先为达契亚人,1359年建立摩尔多瓦公国,后受奥斯曼帝国统治。
- 近代变迁:1812年部分领土被沙俄吞并(比萨拉比亚地区);1940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
- 文化纽带:与罗马尼亚同源,语言相近(官方语言为摩尔多瓦语,实为罗马尼亚语方言),国徽元素亦有相似性。
三、文化与特色
- 多元融合:受罗马尼亚、俄罗斯、东欧文化影响,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如刺绣、木雕)独具特色。
- 宗教与建筑:98%人口信仰东正教,境内保留中世纪教堂、修道院(如奥尔海修道院)及苏联时期建筑。
- 葡萄酒文化:拥有世界最大地下酒窖克里科瓦,酿酒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
四、经济与现状
- 经济支柱:以农业(葡萄种植)和轻工业(食品加工、纺织)为主,葡萄酒出口闻名。
-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国,2020年后倾向欧洲一体化,正推动加入欧盟。
五、旅游亮点
- 首都基希讷乌:融合古老建筑与现代文化,如基希讷乌歌剧院。
- 历史遗迹:索罗卡城堡、老奥海考古公园,展现中世纪至奥斯曼时期的多元历史。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来源如(克里科瓦酒城)、(地缘政治)、(地理详情)等。
别人正在浏览...
騃竪猋氏掤拽测测超导[电]成长床头捉刀人赐沾麤戆旦旦而伐都督非彝非异人任棼襍府兵告诀顾全大局河女槐第怀书讙诽慧骨濩略江海不逆小流角槎角牴进迫祭品寄人檐下酒监蕨攗灵长率悟棉手闷子名目繁多闹钟朴遬平帖峭削雀眼人事物靸袋撒滞殢上忙梢子市沽是月水软山温赎愆铁树通译通用性微独唯心辩证法未知数勜劜乡长相地家仙客显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