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谐易的意思、谐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谐易的解释

诙谐和悦。《新唐书·陆长源传》:“ 长源 好谐易,无威仪,而清白自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谐易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谐”与“易”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言语或态度幽默风趣且平易近人,强调通过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思想,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以下从词义、文献依据及用法展开分析:


一、字义分解与整体释义

  1. 谐(xié)

    本义为“和谐”,引申为“诙谐、幽默”。《说文解字》释:“谐,詥也。”段玉裁注:“詥者,合也。”后衍生出言语风趣之意,如《汉书·东方朔传》载“上以朔口谐辞给”,即指言辞幽默善辩。

  2. 易(yì)

    此处取“平易、和悦”之义。《礼记·乐记》云:“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其中“易直”即平易正直,形容态度温和近人。

  3. 复合义“谐易”

    结合二者,指以幽默轻松的方式表达,使言辞或行为显得亲切而不拘谨。如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释:“谐,戏也;易,和也”,点明其戏谑而温特质。


二、文献依据与权威引用

  1. 古代注疏中的用例

    《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班固评东方朔:“东方赡辞,诙谐倡优。”虽未直用“谐易”,但“诙谐”与之近义,后世学者如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进一步阐释此类风格为“谐易近人”,强调其平易性。

  2. 训诂学佐证

    清代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解析“谐”为“和而不流”,即幽默而不失庄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则指出“易”含“坦率不矫饰”之意,二者结合恰为“谐易”的深层内涵。

  3. 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谐易”词条,释为:“言辞幽默而态度平易。”并引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例证:“谈吐谐易,举止娴雅。”此释义综合了古籍用例与语义演变。


三、用法与语境特征


四、与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点 差异说明
诙谐 幽默滑稽 偏重语言趣味性,未必含平易感
俳谐 表演性滑稽 多指刻意逗乐,如俳优表演
谐易 幽默且亲切自然 强调自然流露的温和态度

结论:“谐易”是汉语中描述幽默与平易兼具的言谈特质的专有词,其权威性源于古代注疏、训诂文献及现代词典的系统释义,体现了语言交际中“寓庄于谐”的智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故训汇纂》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谐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诙谐和悦(主要含义)
    指人的性格或态度幽默轻松、温和亲切。例如《新唐书·陆长源传》记载:“长源好谐易,无威仪,而清白自将”,描述陆长源性格诙谐且平易近人。

    • 字义拆解:
      • 谐:包含“诙谐”“和谐”之意(如“亦庄亦谐”);
      • 易:指“平和”“容易”(如“平易近人”)。
  2. 事物顺利变化(较少见)
    部分词典提到“谐易”可表示事物发展顺利、无阻碍,但此用法缺乏文献例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用。

二、使用场景

三、相关辨析

四、注意事项

不同来源对“谐易”的解释存在分歧,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醝板升保得定鞭辟着里弊衣蔬食谗慝之口赤溜出律大闺女诞授雕印颩風东风人面独脚腿封石怀顾圜视矫敕焦脆劫迁急激鬾实卷尺军兴法拘拳康居炼乳寮司轹跞辚辚临颖曼丽猛虎行迷缠篾丝磨缠谟臣目无余子纳石泥水匠塸埞袍帔掐算漆画罄空壬奇荣品三虞森特升踰碎折速率踢鞬子听说推贤进善推阻兔起凫举菟苑渥然蟹簖些语谐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