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毚兔的意思、毚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毚兔的解释

(1).狡兔,大兔。《诗·小雅·巧言》:“跃跃毚兔。” 毛 传:“毚兔,狡兔也。” 孔颖达 疏:“《仓頡解詁》:‘毚,大兔也。’大兔必狡猾,又谓之狡兔。” 汉 张衡 《西京赋》:“毚兔联猭,陵峦超壑。”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 宋 王安石 《送王蒙州》诗:“箭落皂雕毚兔避,句传炎海鰐鱼惊。”

(2).一种类鼠的小兔。 清 陆楣 《征西纪略》:“十八日抵 噶里 ,从者猎得毚兔四五,大如鼠,头似兔,尾则类鼠,细毛黑白色,足有长短,跳跃甚捷,犬不能获,惟网可得,皮可为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毚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进行解释:

  1. 字义解析:

    • 毚 (chán):本义指狡猾、狡诈。《说文解字》释为“狡兔也”,意指狡猾的兔子。引申为巧佞、谗言。
    • 兔 (tù):指兔子,一种哺乳动物。
    • 合义:“毚兔”即指“狡猾的兔子”。在古代文献中,常以狡兔的机敏、善于逃避猎人追捕的特性,比喻人的奸猾、诡诈或难以捉摸。
  2. 典籍用例与引申义:

    • 《诗经·小雅·巧言》:“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这是“毚兔”最著名的出处。诗句字面意思是“蹦蹦跳跳的狡兔,遇到猎狗就被捉住”。这里用“毚兔”比喻进谗言的奸佞小人,最终难逃惩罚。此例奠定了“毚兔”常用于比喻奸邪、谗佞之人的基础。
    • 《战国策·齐策三》:“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此处的“狡兔”与“毚兔”含义相通,强调其善于营造藏身之所以求自保的狡猾特性。
    • 引申义:基于以上经典用例,“毚兔”一词在后世文学和评论中,常用来:
      • 比喻奸诈狡猾、善于钻营或逃避责任的人。
      • 指代谗言惑主、搬弄是非的小人。
      • 形容事物或情况难以捉摸、变化多端。

“毚兔”本指狡猾的兔子,源自《诗经·小雅·巧言》。因其在典籍中被用来比喻进谗言的奸佞小人(“跃跃毚兔,遇犬获之”),故其核心含义引申为指代奸邪、狡诈、善于谗毁他人或逃避责任的人或事物。该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常用于古典文学和评论性文字中。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毚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因不同文献和语境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成语用法(需谨慎参考)

有资料提到“毚兔”作为成语时发音为chān tù,意为“两只兔子互相追逐”,比喻双方激烈竞争或互不相让。但此解释仅见于个别来源,权威古籍中未见类似用法,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3.文学与历史中的引用

4.争议与补充

“毚兔”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流含义为“狡兔”,次要含义指某种小型兔类。成语用法建议谨慎使用,优先参考权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版刺不咎既往不绝如缕菜肴吃着碟子看着碗窜逐单红帖蹈故习常电谢鼎峙兜鍪饭头風言影語功干供祭公平交易广寒仙祼圭匮椟谷驽还酬黑言诳语黄溪缓颊哗世僭赏滥刑家乘霁峰济急静素饥驅叩门机上肉开迈狂海魁星落来梦鸟鸣鹤舟民国抹零谋筮勤劬气头上栖心诠索肉翅虎肉里刺沈搁时哲数东瓜,道茄子睡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腾龙退送腯腯威令蚊市文咏萧瑟惜春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