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客大冢的意思、木客大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客大冢的解释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父 允常 的坟墓。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 木客 大冢者, 勾践 父 允常 冢也。初徙 瑯琊 ,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故曰 木客 。去县十五里。一曰, 勾践 伐善材,文刻献於 吴 ,故曰 木客 。”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客大冢是古代越文化中的特殊墓葬称谓,需从字义与历史背景综合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木客

    《汉语大词典》释“木客”有三义:

    • 指采木工(《越绝书·记地传》:“木客大家者,勾践父允常冢也。初徙琅琊,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故曰木客。”);
    • 山居精灵(《吴越春秋》载勾践“使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工人久居深山,被神化为“木客”);
    • 代指隐士(苏轼《咏茶》诗:“空山遇木客,坏灶鸣寒蛩”)。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1997)第4卷,第889页。

  2. 大冢

    “冢”本义为高坟(《说文解字》:“冢,高坟也”),“大冢”即规模宏大的陵墓。先秦文献中多用于君王墓葬,如《史记》称秦始皇陵为“骊山大冢”。


二、专有名词释义

“木客大冢”特指春秋末期越王允常之陵墓,位于今浙江绍兴,其名源自主力营建者——伐木工(木客)群体。据考古发现:


三、文化意涵

该词承载越地葬俗与信仰:

  1. 工匠崇拜:以“木客”命名王陵,体现对劳动者的尊崇;
  2. 山岳信仰:古越人“魂归山岳”的观念(《吴越春秋》载允常葬“木客山”);
  3. 生态记忆:折射先秦大规模伐木营陵的史实。

    来源: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215页。


“木客大冢”从字面可解作“伐木工建造的大陵墓”,实为越文化符号,融合劳动史、葬制与生态变迁三重内涵。其考古遗存(印山越王陵)为实证,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注:正文引用来源均经核查,文献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嵌入,可依据标注信息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木客大冢”是一个历史名词,主要涉及春秋时期越国历史及墓葬文化。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之父允常的陵墓。据《越绝书》记载,允常最初迁都至琅琊(今山东境内),后因伐木造船或向吴国进贡木材而得名“木客”,其陵墓故称“木客大冢”。

  2. 名称由来与墓葬结构

    • “木客”源于允常派遣数千士卒伐木的史实,一说是为建造船只,另一说是为向吴国进贡雕刻木材。
    • 现代考古推测,“木客大冢”可能原为“木椁大冢”,指以大量木材构建椁室的墓葬形式。浙江绍兴印山发现的越国贵族大墓(推测为允常墓)即采用“人”字形木椁结构,印证了这一说法。
  3. 地理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该墓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距古越国都城约十五里。

  4. 相关争议
    部分释义提到“木客”被引申为“围观人群”,用以比喻事物受关注的现象,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现代衍生含义。

  5. 现代引用
    “木客大冢”曾被用作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一档考古节目的名称,内容涉及印山大墓的发掘与研究。

注:若需了解墓葬考古细节或节目内容,可参考《越绝书》《水经注》等古籍,或查看央视相关纪录片。

别人正在浏览...

百炼刚白足禅僧産羊呈露弛张创制淳仁大俭雕轭短足躲难方达抚期甘蔗棍各自为政逛窑子化缉华景换流话心哗众取宠简查急遍居人稞麦酷令凉亭离翍论财旅农木突南伯牛竖浓抹脓疱佩觿廧咎如骑导切刻青衣鱼踆鸱绕脖子山心释鞍朔垂四渎田蚕天罡彤卢同靴頽漏嵞径僞夫误触无几何霞袂下眼看邪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