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尝鼎一脔的意思、尝鼎一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尝鼎一脔的解释

[straws in the wind—from one learn all] 尝尝鼎里的一块肉,可以知道全鼎内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得知全体

详细解释

语本《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调”。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 宋 王安石 《回苏子瞻简》:“得 秦君 诗,手不能捨……餘卷正冒眩,尚妨细读,尝鼎一臠,旨可知也。” 朱自清 《*********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我们只能够尝鼎一脔!” 吴丕绩 《<六朝文絜笺注>前言》:“总的说来,这本选集,对希望欣赏六朝文的读者而言,可以尝鼎一脔,也可作为研究的初步阶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尝鼎一脔”是汉语典故类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察今》。该成语字面指从鼎中舀取一块肉品尝,比喻通过局部现象推知事物整体面貌。其核心含义与“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等成语相通,均强调以小见大的认知方式。

从构词结构分析,“鼎”为古代烹煮器具,象征完整体系;“脔”指切割成块的肉,代指局部片段。二者通过“尝”这一动作建立逻辑关联,形成“部分→整体”的推演路径。这种以具体饮食行为喻指抽象认知过程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汉语“近取诸身”的隐喻思维特征。

在语言使用中,该成语多作谓语、定语,常见于学术论述或文学评论。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评点戏曲创作时写道:“欲观古人之诗,尝鼎一脔足矣”,即通过局部佳作推断作者整体水平(参见《汉语大词典》第3册)。近现代学者钱钟书亦在《管锥编》中运用此典,论述文本细读与整体阐释的关系。

权威辞书释义可参考:

  1. 汉典:将“尝鼎一脔”释为“尝鼎里一片肉,可知全鼎内的肉味”(https://www.zdic.net
  2. 《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标注其比喻义为“根据部分推知全体”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该成语的认知方法论价值,强调其与“窥斑见豹”的语义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尝鼎一脔”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释义与出处

2.用法与结构

3.近义词与反义词

4.例句参考

5.延伸文化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用法或典故,可参考《吕氏春秋》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育帝傍犯罢软鞭长驾远碧幽幽重重孙除拂蹙紧村庄撮土焚香大暑额徵额支放对翻脸不认人烦恼障分株改常刚武汩董归壹孤艳患失诲戒混话降城揪心开往坎帕拉阆丘莲花落敛局连轩烈属灵鼖緑绨糜没蓬户柴门平决品酒浅耕巧任惬望轻炮轻强晴雨伞取鉴撒水拿鱼时陋思而不学则殆随物赋形踏布通感痛心疾首推赏推扬望梅花五蜀邪慝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