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益州 (今属 四川省 )。 汉 初于 蜀 地置 益州 ,统有五郡,故称。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香城福地之旧, 三巴 五蜀 之凑。”
“五蜀”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根据权威资料可综合解释如下:
五蜀(拼音:wǔ shǔ)通常指古代益州地区,即今四川省及其周边区域。这一称谓源于汉初在蜀地设置益州时统辖的五个郡县,故称「五蜀」。
行政区划说
据《汉典》和《搜狗百科》记载,五蜀特指汉代益州(今四川省)。汉初划分行政区时,将蜀地分为五郡,包括广汉郡、蜀郡、犍为郡、越嶲郡、益州郡,合称五蜀。
地域扩展说
另有文献(如)提出五蜀指五个不同地域:巴蜀(四川)、益蜀(重庆)、荆蜀(湖北)、寿蜀(湖南)、秦蜀(陕西)。但这种说法未见于高权威古籍,可能是后世对「五」的引申解读。
需注意部分网络资料(如)将「五蜀」与数字「五」或朝代「蜀」混淆,此类解释缺乏文献支持。建议优先参考《汉典》《晋书·地理志》等权威典籍。
《五蜀》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亠」和「虍」,总共有11画。来源于中国历史上古代地理名词。在古代史书和文献中,五蜀指的是中国的川、蜀、黔、滇、广五个地方。
《五蜀》的对应繁体字为「五蜀」,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使用中,「五蜀」的写法并未有明显变化。
1. 五蜀之地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
2. 古代的五蜀地区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占据了中国的西南部,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蜀地:指川、蜀两地。
2. 川蜀:指川、蜀两地。
3. 蜀国:古时指川、蜀地区组成的国家。
4. 四川:指中国的四川省。
5. 云贵川:指中国的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区。
1. 蜀地
2. 川蜀
3. 蜀国
4. 四川
5. 云贵川
1. 非蜀
2. 他地
3. 非川蜀
4. 异域
5. 他国
报闻博关赤鸟夹日愁蹙蹙窜官稻畦登曜丁丁抵巇多言数穷发硎飞罗面凤仙副净妇饰甘霔祼享核电站黑溲溲合体字黄要觳觫车鉴悟焦尾靶浄缾紧忙俊辩开正磕頟疠疾凌暴理世履径瞑眴魔浆木镞内籍匿讳盘槊嚬眉曲江池取境纫鍼三把刀骚搅山槛慎散失溜疎剌石竈水月镜花死问太阿之柄天惊石破天民吴二娘曲乌骨鸡仙署膝脖盖亵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