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干达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774万(1992年)。历史古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有农产品加工、纺织、水泥等工业。有国际航空站。市内有宫殿、庙宇、清真寺等历史文化胜迹。为旅游胜地。
坎帕拉是乌干达共和国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非洲东部维多利亚湖北岸,地处北纬0°19'、东经32°35'。该地名源自当地语言"Kampala",原意为"羚羊山",源于古代布干达王国时期该地羚羊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坎帕拉"一词由布干达语"ka"(表所属)和"mpala"(羚羊)复合构成,意为"羚羊之地"。据《世界地名译名辞典》记载,16世纪布干达王国在此建立王宫后,地名逐渐演变为现称。城市现占地面积18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90米,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
作为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坎帕拉承担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市区以七座山丘为骨架延展,其中纳卡塞罗山为政府机构核心区,门戈山保存有布干达王国古迹群。城市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占GDP比重达67%,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构成重要支柱。
文化特征方面,坎帕拉融合了传统班图文明与现代都市文化。乌干达国家博物馆藏有3000余件文物,完整呈现了从石器时代至今的文明演进。语言使用呈现多元性,英语为官方语言,卢干达语、斯瓦希里语为民间通用语。
坎帕拉(Kampala)是乌干达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地理特色。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与气候
坎帕拉位于乌干达中南部,毗邻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虽然临近赤道,但因海拔较高(约119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约22°C。
名称由来
在当地语言中,“坎帕拉”意为“小羚羊之地”。传说15世纪时,布干达王国国王曾在此放牧羊群,因羚羊成群而得名。另一说法称其为“羚羊山”,因城市由40多个山头组成,其中7座为主要山峰。
历史地位
自15世纪起,坎帕拉成为布干达王国的都城,现仍保留宫殿、庙宇等历史遗迹。1992年人口约77.4万,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城市特色
城市依山势而建,街道起伏,市中心位于山间平缓地带。市内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被誉为“非洲明珠中的明珠”。主要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纺织和水泥工业,并设有国际航空站。
旅游与文化
作为非洲著名旅游城市,坎帕拉拥有清真寺、基督教教堂和印度教寺庙等多宗教文化景观。附近的维多利亚湖和城市历史遗迹吸引大量游客。
注意:提到“坎帕拉”作为成语表示“陷入困境”,但此用法非常罕见,可能与西班牙语词源混淆,主流含义仍为乌干达首都。
白灿饱馁誖谬步步高升不世昌九扯扯拽拽彻首彻尾冲克纯真处之绰然大同小异独冠奉裳衣伏剑攻破灌区鬼幻过街楼兢惧靖重九约酒皶鼻举鼎绝膑君子不器开扶褴缕良史乱杂杂緑朝云毛口木緜诺贝尔怒谴侨松戚闬凄冽轻飞秦侯瓜三头两面闪身绳鞚声诉受福俗冗榻布泰乙托盘天平突如其来顽谗望门寡挽正围随违约金文价问审雺晦污慢显处视月湘山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