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师符的意思、天师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师符的解释

旧俗端午日以黄纸盖以硃印,绘天师、 锺馗 像或五毒符咒,粘于中门以避祟恶,谓之天师符。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师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师符,是中国道教文化中一种具有特定宗教功能和象征意义的符箓,主要由道教正一派(又称天师道)使用。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1. 核心定义与起源: “天师符”的字面意思是指由“天师”所创制或传授的符箓。“天师”在道教中专指张道陵(张陵)及其嗣位后裔。相传张道陵在东汉时期于鹤鸣山(或作鹄鸣山)修道,得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他及其传人所绘制、用于召神劾鬼、驱邪禳灾、治病延年的符箓,即被称为“天师符”。它象征着天师的神圣权威和沟通天地神灵的能力。来源:《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宗教大辞典》。

  2. 宗教功能与象征:

    • 召神劾鬼: 天师符被认为具有召请神明护佑、制服鬼祟妖邪的力量。符文中常包含神祇名讳、星图、云篆(一种道教特有的神秘文字)等元素,象征着天师代天行法的权威和与神界的契约。来源:《道法会元》、《正统道藏》相关符箓文献。
    • 驱邪禳灾: 这是天师符最广为人知的用途。人们相信佩戴或张贴天师符可以抵御邪气、瘟疫、灾祸的侵扰,保护家宅平安、个人安康。尤其在传统民俗中,端午节张贴天师符以避“五毒”、驱瘟神是重要习俗。来源:地方民俗志研究、道教斋醮科仪文献。
    • 治病延年: 部分天师符也被用于道教医术中,通过焚化符箓和水服用(符水),或佩戴于身,以期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这体现了道教“医道通仙道”的理念。来源:《千金方》(孙思邈,深受道教影响)、《赤松子章历》等。
  3. 结构与形式: 天师符通常由朱砂或墨书写于特定的纸(如黄表纸)或绢帛上。其结构复杂,包含:

    • 符头: 常以“敕令”或代表三清祖师(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符号开头,表明符令的至高无上来源。
    • 符胆: 符的核心部分,包含主事神祇(如张天师、太上老君、某部天将)、所要达成的目的(如“镇宅”、“驱邪”、“保命”)以及关键的云篆秘文。
    • 符脚: 结尾部分,常以“罡”字或星斗图案结束,表示踏罡步斗,增强符的法力。其图形常融合了文字、星象、神像等元素,充满神秘色彩。来源:道教符箓学专著、历代天师府传承资料。
  4. 文化内涵与影响: 天师符不仅是宗教法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对平安健康的祈愿以及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其图案、用法已融入民间习俗(如端午贴符)、文学艺术(如《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情节涉及伏魔殿符箓)和建筑装饰(如门楣上的镇宅符)。它体现了道教“天人感应”、“以术济世”的思想。来源:中国民俗学研究、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总结来说,“天师符”特指源于道教正一派祖师张道陵及其传承体系的神圣符箓,是道教用以沟通神灵、行使法职、驱邪禳灾、治病护身的重要宗教工具和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宗教信仰与民俗传统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天师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道教符咒,其含义与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起源

天师符是旧时端午节习俗中使用的驱邪符咒,以黄纸为底,加盖朱红印章,绘制道教天师张道陵、钟馗像或五毒(蛇、蝎等)图案。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据《后汉书》记载,道教符咒文化在当时已具雏形,而端午节贴符的习俗在清代文献《燕京岁时记》中明确记载。

二、功能与使用场景

  1. 驱邪避祟:符咒内容多含道教经文或神像,民间认为可驱除疫病、毒虫等邪祟,保护家庭平安。
  2. 节庆习俗:主要在端午节期间张贴于门楣或中堂,部分地区亦用于其他节庆或道教仪式。
  3. 佩戴用途:小型符咒可随身携带,作为护身符使用。

三、文化象征与演变

四、相关别称

天师符在不同地区或场合也被称为“灵符”“五雷符”。

若需更深入的历史考证或符咒图案细节,可参考清代《燕京岁时记》或道教经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拿闇无天日白蜺采风问俗赤岸初旦除红捉绿春令呆子倒台刀札底绩敦请飞行机公才诟厉号子佷用徼恩家属楼嘉誉节节胜利惊镳井陉关进退无途控遏撂担子列爵陵兆历指龙凤团茶曼谷孽冤盘铭皮带青豆倾诉秋侠日符瑞禾骚瑟痁疾深洞神通广大使长诗味耍歪掉猴疏字思想包袱宋女苕亭弚佗外忧婉愉违世稳熟先春崄澁晓奏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