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pring]∶春季
(2) [spring weather]∶春季里的节令,也指春节
(1).春季的节令。《礼记·月令》:“﹝仲秋之月﹞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
(2).春季所行的政令;宽和的政令。《管子·轻重己》:“路有行乞者,则相之罪也,天子之春令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则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 唐 钱起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明牧行春令,仁风助昇长。”
“春令”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指春季或春季的节令
如《礼记·月令》提到“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说明春令与季节规律相关。古代文献中常以“春令”代指春季,例如唐代郑谷诗句“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
季节特征
春季气候温和,万物复苏,因此“春令”也隐含生机勃发之意。例如《说文解字》提到“春阳抚照,万物滋荣”。
宽施政措施
古代帝王常顺应季节特点颁布政令,《管子》记载“天子之春令”要求官员体恤民生,若路上有行乞者则问责宰相。
失令的后果
《后汉书》指出,若违背春令(如过度田猎、饮食不节),会导致“木不曲直”等自然异象,反映天人感应思想。
唐代白居易在《答〈桐花〉》中写道“助君行春令,开花应清明”,将自然节令与政令和谐结合。宋代诗词中也常见以“春令”比喻政治清明的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词引用,中标注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