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请的意思、敦请的详细解释
敦请的解释
[extend a cordial invitation to;cordially invite;earnestly request] 恳切地邀请
敦请按时赴会
详细解释
熟促,恳请。《后汉书·董卓传》:“帝亦思旧京,因遣使敦请 傕 求东归,十反乃许。”《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家兄恐别人请不动先生,所以叫小弟专诚敦请的。”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英雄树》:“那没有同你说话的余地,只好敦请你们上断头台!”
词语分解
- 敦的解释 敦 ū 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请的解释 请 (請) ǐ 求:请求。请示。请假(?)。请命。请战。请教(刼 )。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请进。请坐。请安。请便。 延聘、邀、约人来:请客。请柬。邀请。 谒
网络扩展解释
“敦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诚恳、郑重地邀请或请求,强调请求者的真诚态度和对被请求者的尊重。例如在正式场合邀请他人参与重要事务时使用。
2. 使用场景
- 正式邀请:如邀请专家参加会议、合作项目等(如“敦请先生与会共商大事”)。
- 请求支持:常见于机构或组织间的协作(如国际组织敦请成员国采取行动)。
- 历史与文学: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郑重邀约,如《后汉书》记载帝王遣使敦请臣子。
3. 语言特点
- 书面性强:多用于正式文书或严肃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 情感色彩:隐含迫切性与诚意,如郭沫若曾用“敦请你们上断头台”表达强烈态度。
4. 近义词与区别
- 近义词:恳请、诚邀。
- 区别:“敦请”更强调郑重性和礼节性,而“邀请”则适用范围更广,未必包含迫切性。
示例:
“家兄恐别人请不动先生,所以叫小弟专诚敦请的。”(《老残游记》)
“敦请国际社会支持可持续发展计划。”(例句)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历史用例或外文翻译(如法语),可参考相关词典或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敦请(dūn qǐng)这个词表示恳切地请求或邀请。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敦」是左右结构的汉字,表示恳切诚挚;「请」是由「讠」和「青」组成,「讠」表示语言、言语,「青」表示请托、请求。总笔画数为14。
「敦请」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文化。在繁体字中,「敦」的写法与现代简体字相同,而「请」的写法是「請」,它有更多的笔画。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敦」的写法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整体结构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敦请」的例句:
1. 我敦请你参加我的生日派对。
2. 先生,我们敦请您为我们的婚礼主持致辞。
其他与「敦请」相关的词汇包括「请求」、「邀请」等。例如,「请求」也可以用来表示请求或恳求;「邀请」则表示正式地邀请。
至于反义词,与「敦请」相对的词汇可能是「拒绝」。当你向别人敦请时,如果对方拒绝了你的请求,那么可以使用「拒绝」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情况。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