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刻在盥洗盘器上的劝戒文辞。《礼记·大学》:“ 汤 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郑玄 注:“盘铭,刻戒於盘也。” 孔颖达 疏:“ 汤 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於沐浴之盘者,戒之甚也。”《旧唐书·杜希全传》:“ 殷 有盘铭, 周 有欹器,或诫以辞,或警以事。”
盘铭是古代刻在盥洗盘器上的箴言或警句,用于自我警示或修身自省。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古代盥洗用的器皿,多为青铜制。《说文解字》释为“承槃也”,即盛水的浅腹器具。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本义为刻写文字于器物,引申为警戒性的文体。《礼记·祭统》载:“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来源:《礼记正义》(汉代郑玄注,唐代孔颖达疏)
盘铭是商周时期“器物铭文”的典型形式,常见于贵族日常用具。其内容多含修身哲理,如《大学》所载商汤盘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为“若一日自新,当日日自新,持续革新”。此句强调自我革新的持续性,成为儒家修身思想的重要典故。
来源:《礼记·大学》(收录于《四书章句集注》,朱熹集注)
古人将箴言刻于日常用具(如盘、镜、杖),通过高频接触强化自律意识。
盘铭反映周代“器以藏礼”的观念,器物铭文承载伦理教化功能。
来源:《周礼·考工记》(记载器物制度与礼制关系)
《大学》引商汤盘铭后阐释: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朱熹注:“言自新以极乎道之用也。” 指出盘铭的核心是“至善”追求。
来源:《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宋代朱熹著)
“盘铭”指古代刻在盥洗盘器上的劝诫文辞,主要用于自我警示或道德提醒。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盘铭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盥洗盘(如沐浴用具)上的短篇铭文,内容多为修身自省的箴言。其名称由“盘”(器皿)和“铭”(刻文)组合而成。
经典例证
最著名的盘铭出自《礼记·大学》中商汤的沐浴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若一日能自新,则需日日自新,持续精进”。这一铭文强调通过日常洗涤身体,隐喻涤荡心灵、追求道德完善。
历史背景
铭文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但青铜器时代的盘铭因工艺发展而盛行。商周贵族常将这类文字刻于日常器物上,借物自警,体现“器以载道”的思想。
文化意义
盘铭不仅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更反映了儒家修身理念。如《旧唐书》提到“殷有盘铭,周有欹器”,说明其与礼器文化共同承担教化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盘铭的文献记载,可参考《礼记·大学》原文或汉代郑玄的注释。
暗檄半更抱独变幻并称毕瓮比重财布纯良打唤盗铸调符调御丈夫读书君子皋吕孤鸿寡鹄锢见果若过谒海口浩叹画饼充饥画迹胡尘鹄候回睨涧瀍建业金仆姑救急击钟鼎食蠲除铠袄坎坷不平枯茎怜哀昧蔽纳新泥絮弄臣偏辞偏纪罄身亲军驱吓壤策入甲伞头讪怒梢桶手到拈来愬愬戍役素朝宿忧侻失外夷晓漏肖题小传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