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问俗的意思、采风问俗的详细解释
采风问俗的解释
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柳亚子 《<盛湖竹枝词>题辞》诗之十二:“采风问俗周详甚,应有輶轩异代求。”
词语分解
- 采风的解释 对民情风俗的采集;特指对地方民歌民谣的搜集详细解释搜集民间歌谣。 隋 王通 《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採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谓搜集民间歌谣。
- 问俗的解释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
网络扩展解释
“采风问俗”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通过采集民间歌谣、探访风俗习惯来了解社会民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词由“采风”和“问俗”两部分组成:
- 采风:原指古代官方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如《诗经》中的“国风”),后泛指收集民间文化资料。
- 问俗:主动探访、记录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二、详细解释
- 文化考察:强调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民众生活和文化传统,常用于描述文人、官员或学者深入民间调研的行为。
- 历史渊源:源自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采风问俗,纪载宜详;品翠题红,篇章争丽。”
- 现代应用:可指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前的田野调查,或政府了解民情的举措,如“省长下乡采风问俗”。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宾语或主语(例:“他常年采风问俗,积累了丰富素材”)。
- 经典例句:柳亚子诗云:“采风问俗周详甚,应有輶轩异代求。”
四、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访贫问苦、体察民情
- 反义词:闭门造车、不闻不问
该成语体现了对民间文化的重视,兼具文学性与社会性,适用于文化、学术及社会治理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采风问俗"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出外考察,探询民情风俗。它可以拆分为“采风”和“问俗”两个部分,其中“采风”指采集资料,了解情况;“问俗”则是询问民风民俗。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在写作中常常需要出外寻找灵感和素材,因此通过“采风问俗”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关于繁体字和古时候汉字写法,成语“采风问俗”中的字在繁体中写作「採風問俗」,而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具体变化可能较多,需要具体研究。古时候的例句可能没有现代的样式,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组词方面,常见的相关词语有"探索"、"调查"、"了解"等。这些词语都与“采风问俗”有类似的意思。
近义词方面,与“采风问俗”意思类似的成语有“考察民情”、"察言观色"等,它们也都形容了解和探求社会情况。
反义词方面,与“采风问俗”相对的是“闭门造车”,它的意思是不出门就靠自己脑海里的想象或经验,缺乏真实的调查和考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