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贶的意思、天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贶的解释

上天的恩赐。 三国 魏 阮籍 《通易论》:“昭明其道,以答天貺。”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故以感动天貺,纪纲人伦。”《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寡人欲用 晋 君,郊祀上帝,以答天貺,何如?”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诗:“利市得三倍,何异承天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贶”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上天的恩赐、赏赐。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本义解析:

    • 天: 指“上天”、“天帝”、“自然”或“宇宙的主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至高无上的力量与意志。
    • 贶 (kuàng): 动词,意为“赐予”、“赏赐”;名词,指“赐予之物”、“恩惠”。
    • 合义: “天贶”即“上天所赐”,指来自非人力所能及的、超越凡俗的恩惠、福泽或珍贵的事物。它强调赐予者的神圣性和受赐者的幸运与感恩。来源:《汉语大词典》
  2. 引申与用法:

    • 常用于形容极其珍贵、难得的事物或机遇,强调其非人力可求,乃自然或命运的厚赠。例如:“得此良才,实乃天贶。”
    • 在古代文献和礼仪中,特指帝王承受天命或得到上天眷顾而降下的祥瑞、福佑,是君权神授观念的一种体现。来源:《辞源》
    • 也用于表达对意外获得的巨大好处或幸运事件的赞叹与感恩,带有浓厚的敬畏和谦卑色彩。
  3. 文化关联(天贶节):

    • 历史上,“天贶”一词与一个特定的节日——“天贶节”紧密相关。该节源于宋代,定于农历六月初六。
    • 据《宋史》记载,宋真宗赵恒声称在景德四年(1007年)六月初六得到“天书”,遂将此日定为“天贶节”,意为上天赐予天书的日子。朝廷会举行祭祀活动,民间也有晒书、晒衣物等习俗,故该节又称“晒书节”或“晒霉节”。来源:《宋史·真宗本纪》
  4. 字形与字源(补充):

    • “贶”字从“贝”,表明其本义与财物、赏赐有关。《说文解字》释“贶”为“赐也”。这进一步佐证了“天贶”作为“上天赏赐”的含义来源。来源:《说文解字》

“天贶”一词,凝结了中国古代对天命、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感恩思想。其核心词义明确指向“上天的恩赐”,既可指具体的祥瑞、珍宝、机遇,也可指抽象的福泽、佑护。它既是一个描述珍贵馈赠的词汇,也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记忆(如天贶节),体现了汉语词汇深厚的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天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读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语义解析

2.历史与节日背景

3.文化应用实例

4.相关习俗

5.读音与字形


“天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信仰的敬畏,其内涵从宗教节日延伸到建筑、文献及民俗中,成为中华文化“敬天祈福”传统的缩影。如需进一步了解天贶节习俗或典籍出处,可查阅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被宠若惊北风行悲痛北紫崩阤擘肌分理不来头冲人存诚麤诵大北打击乐器大陆胆丧魂惊打睡得年东岱读礼二端飞髾凤跃歌榜公先怪羽冠冒古妆狠虐花插挥发虎跃龙骧岬嵑祭鸟机棚击折积水成渊林涛啰唕马妳子駡天咒地民团谬容貉袖剖鲤溥漠千仓万箱起手巾铨叙人情之常三生杜牧山旮旯儿生书舍寿食桌松髯诉理通路子僮御巍然屹立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