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灾祸的根源。《新唐书·濮王泰传》:“圣人尊嫡卑庶,谓之储君,故用物不会,与王共之,庶子不得为比,所以塞嫌萌,杜祸源。”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唐 室祸源,在诸侯难制。”
“祸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huò yuán,其核心含义是灾祸的根源。以下是详细解释:
“祸源”指引发灾祸的根本原因或源头,常用于描述导致负面结果的初始因素。例如: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新唐书》或宋代笔记《国老谈苑》()。
《祸源》这个词指的是导致祸患产生的根源或原因。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祸”是旧时指灾祸、不幸的意思,而“源”则表示根源、起源。
《祸源》的拆分部首是示部和水部。其中,“示”是指示、展示的意思,而“水”则表示水的意思。
《祸源》的笔画数为14画。其中,“祸”由9画组成(示部4画,示在上方;禾部5画,禾在下方),而“源”由5画组成(水部4画,水在中间;原部1画,原在右边)。
《祸源》的繁体字写作「禍源」。
在古时候,汉字“祸”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部分古籍中记载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类似。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将“祸”字写作「禍」,这与现代繁体字相同。而“源”字在古代写法中变动较小,基本与现代写法相同。
1. 这场暴乱的祸源可以追溯到政府的腐败和社会不公。
2. 种族歧视是社会不和谐的祸源。
3. 心态不好是导致他失败的祸源。
1. 祸根:指导致祸患发生的根本原因。
2. 祸事:指发生事故、灾祸的事件。
3. 祸害:指给人们带来不幸的灾祸或者恶劣的影响。
1. 祸患:与祸源相近,指发生灾祸或不幸的事情。
2. 灾难:指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
3. 不幸:与祸源类似,指遭遇坏事或遭受不幸的状态。
1. 福源:与祸源相对,指带来福气、幸福的根源或原因。
2. 好事:与祸事相对,指带来好运或带来积极影响的事件。
3. 幸运:与不幸相对,指遭遇好事或享有好运的状态。
傍转鼈裙波剌斯参谘拆穿昌大得途多鱼之漏房望怪慑故客何图黄钟瓦釜漶漫还乡团翚甍缰辔将顺记工晶笼看翫坤策昆仑山括耳乐耽炼油厂龙瑞露富门铺扪虱墨线木耳棚栈片饷期练绮纨之岁三阳五输上嗣梢泊省道盛气临人升勺生香屧世讲黍累私巡趿履天涯咫尺停版厗奚题衣脱使吐谷浑磈礧香裓象棋详悉显显仙真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