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瓦器。圆腹小口有盖,用以汲水或盛流质,也可用作打击乐器。《国语·鲁语下》:“ 季桓子 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韦昭 注:“或云:‘得土如瓦缶,中有土羊。’”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折券呼僮取大斗,狂歌纵饮鼓土缶。”
“土缶”一词的释义及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释义
“土缶”读作tǔ fǒu,指一种古代瓦器,具有圆腹、小口、带盖的特征。其用途多样,既可用于汲水或盛放液体,也可作为打击乐器使用。
二、结构与特征
三、用途
四、历史文献引用
《国语·鲁语下》记载:“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 此例说明土缶在古代可能被用作容器,甚至与特殊事件相关联。
五、相关文化内容
“土缶”在成语或典故中较少见,但因其材质和功能,可能象征朴素、实用等文化意象。
注意: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释义,因来源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考古资料进一步验证。
《土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土做成的罐子。
《土缶》的拆分部首是土和缶,分别由两个和五个笔画组成。
《土缶》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由于古代制陶工艺的需要,人们将未经烧制的陶器用土包裹起来,形成了类似罐子的容器。因此,这种用土制成的容器被称为《土缶》。
《土缶》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土缶」。
在古代,人们对《土缶》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一种常见的写法是「土甫」,用两个笔画表示土部和甫部。通过在甫部下方加上一横「一」,表示与土缶相似的意思。
1. 这个村庄保存着许多古代的土缶。
2. 他用土缶种植了一些花草。
土坯、缶子、缶瓶
泥缸、陶罐、陶缶
瓷碗、玻璃瓶、塑料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