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刍的意思、樵刍的详细解释
樵刍的解释
打柴割草的人。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寧知螻蚁之与狐兔,无论樵芻之与牧竖。”
词语分解
- 樵的解释 樵 á 柴,散木:樵苏(柴草,亦指打柴割草)。采樵。 打柴:樵夫。樵客。 古同“谯”,谯楼。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刍的解释 刍 (芻) ú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 割草: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
专业解析
"樵刍"的汉语词典释义
"樵刍"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樵"和"刍"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砍柴和割草,常泛指与获取燃料、饲料相关的劳作活动或从事此类劳作的人(即樵夫和割草的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 单字释义
- 樵 (qiáo):
- 本义: 动词,指砍伐木柴。《说文解字》释为"散木也",段玉裁注:"散木,谓木之散材,可供炊爨(cuàn,烧火做饭)之物也。" 即指用作燃料的柴火。
- 引申义:
- 名词,指木柴、柴薪。如《左传·桓公十二年》:"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扞:捍卫;采樵:砍柴)。
- 名词,指砍柴的人,樵夫。如《诗经·小雅·白华》:"樵彼桑薪,卬烘于煁。"(卬:我;烘:烤;煁:火炉)。
- 来源参考: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 刍 (chú):
- 本义: 动词,指割草。《说文解字》释为"刈艸也",即割草。
- 引申义:
- 名词,指喂牲口的草料、饲料。如《庄子·列御寇》:"食以刍叔。"(叔:通"菽",豆类)。
- 名词,指割草的人。如《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荛:打柴的人,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引申指草野之人)。
- 形容词,指草把、草席等草制品。如"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 来源参考: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二、 复合词"樵刍"释义
- 基本义: 砍柴和割草。指获取燃料(柴)和饲料(草)的两种具体劳作行为。
- 泛指义:
- 指从事砍柴割草等劳作活动。如《汉书·扬雄传上》:"樵刍既入,爨(cuàn)烟乃升。"(砍柴割草的人回来了,炊烟才升起)。
- 指砍柴割草的人,即樵夫和割草者。常与"牧"(放牧)连用,泛指从事山林田野劳作的底层民众。如《淮南子·主术训》:"是故人主覆之以德,… 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昬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非能目见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则官自备矣。心之所欲,耳目所欲声色也,鼻口所欲芬香滋味也,四支所欲安佚也。此五者,人情之所不免也。养五者之有具也,无其具,则五者不可得而致也。万乘之主,… 其于樵刍牧,皆有所远避。"(这里的"樵刍牧"即指砍柴、割草、放牧的人及其活动)。
- 相关词汇: "樵苏"(砍柴刈草)、"刍牧"(割草放牧)意义相近。
三、 文献佐证
- 《诗经·小雅·白华》: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虽未直接连用"樵刍",但"樵"字的使用体现了其砍柴的核心含义,是理解复合词的基础文献之一 。
- 《汉书·扬雄传上》: "樵刍既入,爨烟乃升。" 这是"樵刍"作为劳作活动或劳作人群的典型用例 。
- 《淮南子·主术训》: "…其于樵刍牧,皆有所远避。" 此例清晰展示了"樵刍"与"牧"的并列使用,泛指山林田野的劳作人群 。
"樵刍"是一个源自先秦、多见于秦汉典籍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砍柴和割草,既可指具体的劳作行为,也可泛指从事此类劳作的底层民众(樵夫和割草者)。理解该词需结合"樵"(砍柴/柴薪/樵夫)和"刍"(割草/草料/割草者)两个单字的古义及其在经典文献中的实际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樵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iáo chú,其基本含义指打柴割草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字义拆分
- 樵:本义为“木柴”,引申为砍柴或打柴的人(如“樵夫”)。
- 刍:原指喂牲畜的草,也指割草的动作,后引申为草料或谦称自己的言论(如“刍议”)。
- 组合义:两者并列,指从事砍柴和割草劳作的人。
-
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的《郊居赋》:“宁知蝼蚁之与狐兔,无论樵刍之与牧竖。” 句中“樵刍”与“牧竖”(牧童)并列,代指底层劳动者。
语境与用法
- 古代用法: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指代山野劳作的平民,常与“牧竖”“渔樵”等词并提,体现隐逸或质朴的生活意象。
- 现代用法:已不常见,属生僻词汇,多出现在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
相关扩展
- 近义词:樵夫、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也用于谦称自己的意见)。
- 文化关联:古代“樵刍”常象征清贫而自由的生活,如诗词中“渔樵耕读”代表传统四业。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例证或用法,可参考《郊居赋》原文或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班駮陆离煏爆禀施不崇朝成诵春意图次宴丹虹电烛吊奇笃嗜杜主愕顾高下其手故二贵性耗减后日猴查戛磨近来禁声汲县冢开旷开锣刻梓快心满志媿服郎公连榻聊尔尔灵枝六犯清音脉理扪舌面筒蜜露摸揣暮老钮子怕不大强本弱支清教穷瘁泅渡衢歌人故三智五猜升高誓发殊命顺教庶兄弟桐封讬思窐寥沩仰宗瓮虀下街孝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