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礼。谓祭祀之礼。《书·洛诰》:“惇宗将礼。” 孔 传:“厚尊大礼。” 孔颖达 疏:“将,大也。厚尊大礼,谓祭祀之礼。”
(1).将帅带兵的法度。《黄石公三略》卷上:“军讖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2).将帅的礼仪。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原州都督御史中丞》诗:“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将礼”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祭祀之礼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指古代重要的祭祀仪式,被视为“大礼”。例如《尚书·洛诰》中提到“惇宗将礼”,孔颖达疏注为“厚尊大礼,谓祭祀之礼”。这一用法在唐代诗词中也有体现,如钱起《李四劝为尉》中的“唯将礼让传”。
将帅带兵的法度
在军事领域,“将礼”指将领治军的规范,强调与士兵同甘共苦。例如《黄石公三略》提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灶未炊,将不言饥”,要求将领以身作则。
将帅的礼仪
也可指与军事相关的仪式或礼节,如唐代苏颋诗中“将礼登坛盛”描述的登坛拜将的庄严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将礼(jiāng lǐ)是指一种尊重他人、遵从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举止。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信和文明交往。
将礼的部首是“九”(jiǔ),它由5个笔画组成。
将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后来也在《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中被广泛使用。
将礼的繁体字为「將禮」。
在古代,将礼的写法有所变化。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是「將禮」,其中「將」是指领导者或将领,「禮」则意为礼仪。这种写法反映了古代将领需要展示和传承尊重他人的礼仪规范。
1. 他举止得体,懂得将礼。
2. 在日本,人们注重将礼的礼仪,即使在平凡的日常交往中也表现得非常有教养。
以「将礼」为组词的例子:
尊将礼、规将礼、遵将礼、守将礼等。
以「将礼」意思相近的词语:
尊重、文明、礼节、规范。
与「将礼」意思相反的词语:
不敬、无礼、粗鲁、不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