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时日等。《书·胤征》:“俶扰天纪,遐弃厥司。” 孔 传:“纪谓时日。” 清 顾炎武 《元日》诗:“东夷扰天纪,反以晦为元。”
(2).上天之纪纲。借指国家法纪。 汉 扬雄 《博士箴》:“ 秦 作无道,斩决天纪。”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诗:“ 嬴氏 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明 杨慎 《封建》:“ 蚩尤 亦诸侯也,上干天纪,下肆民残。”
(3).星名。属天市垣,凡九星。《汉书·天文志》:“天纪属贯索。”《晋书·天文志上》:“天纪九星,在贯索东。九卿也,主万事之纪。”
“天纪”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释:
源自《尚书·胤征》中“俶扰天纪,遐弃厥司”,孔颖达注解“纪谓时日”,指自然时序或历法。清代顾炎武在《元日》诗中也以“东夷扰天纪”暗喻历法混乱。
汉代扬雄《博士箴》提到“秦作无道,斩决天纪”,将“天纪”比作国家纲常法度。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诗》中“嬴氏乱天纪”影射秦朝暴政破坏社会秩序,明代杨慎《封建》则以“上干天纪”强调维护法纪的重要性。
古代天文学中,“天纪”指天市垣内的九颗星,属古代星官体系。《汉书·天文志》记载“天纪属贯索”,《晋书·天文志》进一步说明其位置在贯索星东侧,象征“九卿主万事之纪”。
“天纪”一词涵盖自然时序、社会秩序与天文星象三重内涵,常见于古籍政论、诗歌及天文著作中。现代文学作品中偶见借用其象征义,如描述历史事件时用“乱天纪”隐喻动荡(参考的造句)。
《天纪》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天命、天意或天的旨意。它指的是天地自然的法则和秩序,人们相信这些法则和秩序是由天上的神明所决定和安排的。
《天纪》的拆分部首是“天”和“纪”,其中“天”的部首是“一”,“纪”的部首是“纟”。所以整个词的部首是“一”和“纟”。笔画分别是4画和7画,总共11画。
《天纪》是源自于中国古代的观念和传统。它代表了人们对宇宙和个人命运的理解和尊重。繁体字的表示为「天紀」。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古代的《天纪》可能会写作「天記」或「天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法风格也可能会对汉字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微调。
1. 我们要顺应天纪,遵循道义的准则。
2. 他相信自己的成功是因为得到了天纪的眷顾。
天纪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不同的短语或词组,例如:
1. 天纪有常:指天道不变,宇宙法则永恒不变。
2. 天纪不可违:指人们应该遵守天的规律和道义的准则。
近义词:天命、天道、天意。
反义词:人为、随意、自由意志。
安危与共罢驽卑湳冰解的破谗惎撑舌踳误垂袖盗玉窃钩大杀风景地煞斗蟋蟀端身多样时饿殍房地纷腾负实绠短汲深更号光赫化居华髓会场隳脞惊马九阙救灾矩彟腊日楞劲流荡子流韵率尔鸣謼模糊纳贡称臣泥中之对弄颊棚井批尾普洽遣兵调将俏销怯滞七诰汽轮发电机启舷确立桑扈圣旦瘆疴石斛事望棠树讨研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威信扫地文通残锦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