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贡称臣的意思、纳贡称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贡称臣的解释

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贡称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政治内涵的固定词组,其含义可从字义和词义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纳:本义为“收进”、“接受”,此处引申为“进献”、“交纳”。
  2. 贡:指古代臣民或属国向君主进献物品,特指贡品。
  3. 称:意为“声言”、“宣告”,此处指“表示”、“承认”。
  4. 臣:本义为“男性奴隶”,后指“君主时代的官吏”,引申为“臣服者”、“属国”。

二、词义解析 “纳贡称臣”作为一个整体,描述了一种特定的政治从属关系:

  1. 核心含义:指一方(通常是较弱小的政权、部落或国家)向另一方(通常是更强大的中央政权或宗主国)进献贡品,并公开承认自己为其臣属的政治行为。
  2. 行为表现:
    • 纳贡: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宗主国进献本地特产、珍宝、财物等,作为臣服和依附的象征。这既是经济义务,也是政治姿态。
    • 称臣:在名义上、外交文书或实际行动中,明确承认对方(宗主国)的至高地位和自己的臣属身份。这包括接受宗主国的册封、使用宗主国颁发的印玺、奉行宗主国的年号等。
  3. 关系本质:这标志着一种不平等的政治关系。接受“纳贡称臣”的一方(宗主国)获得政治权威的确认、经济利益的输入以及安全保障(属国通常有义务协助宗主国作战);而“纳贡称臣”的一方(属国/藩属)则在名义上丧失部分或全部主权,换取宗主国的承认、保护(有时是军事庇护)以及进行贸易的许可(朝贡贸易)。
  4. 历史背景:该行为是古代东亚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的核心特征之一。周边政权通过向中原王朝“纳贡称臣”,被纳入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中。例如,历史上朝鲜、越南、琉球等国曾长期对中国中原王朝“纳贡称臣”。

“纳贡称臣”意指较弱的一方通过向强大的一方进献贡品并公开承认其臣属地位,从而确立一种政治上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它深刻反映了古代等级制国际关系和权力结构的特征。

参考资料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纳贡称臣”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缴纳贡品并自称为臣下,表示臣服于更强大的政权。后来也延伸为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的状态。

二、出处与演变

  1. 早期文献:
    首次见于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原指地方势力向中央政权进贡示忠。
  2. 官方史书引用:
    《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用于描述边疆部族归附清廷的政治关系。

三、历史实例

四、语法与用法

五、延伸比喻

现代文学中,老舍在《四世同堂》中用“纳贡称臣”暗喻对权势的妥协(、),赋予其社会文化层面的新意。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案例或文献原文,可参考《清史稿》《醒世姻缘传》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不攻自破不露锋铓抄掇侈志传首畜锐攒宫脞说打瞌冲刁黠低迷酆城龙劒高语割断贯绝国制诃詈胡奴车火害获知见访见机而行浇泼吉词积蠹秸鞠井陌蹶动伉俪荣谐粮食两心相悦貍头瓜六虱麪子蔑污明茎草摸头不着南皿蹑凫千金一瓠凄丽青坂求饶柔淑扇笼神超形越时诎举赢送往事居他生土难托里土田瓮精文澜务必下标销屈笑中刀遐游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