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诰的意思、七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诰的解释

南朝 梁 陶弘景 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誥”泛称道教经典。 清 钱谦益 《登茅山》诗之二:“白头未了人间事,惭愧曾探七誥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七诰”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主要与道教经典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七诰”指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道教经典《真诰》的七篇内容,后成为道教经典的泛称。该词由“七”和“诰”组成,“七”指篇目数量,“诰”意为训诫或告示,合称代指具有权威性的道教文献。

详细解析

  1. 出处与结构
    陶弘景在《真诰》中将内容分为七篇,包括《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这七篇涵盖了道教修炼、神学思想等内容,成为后世道教的重要经典。

  2. 引申意义
    因《真诰》在道教中的地位,“七诰”逐渐演变为道教经典的代称。例如清代钱谦益在《登茅山》诗中写道:“惭愧曾探七诰文”,即用此典表达对道教经典的研读。

  3. 其他解释争议
    个别资料提到“七诰”可能与丧葬习俗中的“做七”相关(即人死后每七日祭奠一次),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主流仍以道教经典释义为准。

补充说明

需注意,部分现代资料(如)将“七诰”解释为“君主的七个诏令”,这与道教经典的含义存在差异,可能是词义演变或误用,建议以权威历史文献和道教研究为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七诰的意思及来源

《七诰》是一个汉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七”和“诰”。

“七”是表示数字七的意思,起源于古代汉字,表示数目。

“诰”是表示御谕或法令的意思,起源于古代汉字,表示给予指示或命令。

因此,结合起来,七诰的意思是“七个法令”或“七个指示”。

七诰的部首和笔画

“七”字的部首是“一”字,表示数目,它的笔画数是“2”。

“诰”字的部首是“讠”,表示言语,它的笔画数是“11”。

七诰的繁体字

七诰的繁体字为「七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但七诰的形状保持相似。古时候汉字的笔画比较繁琐,字形也有一些差异。

七诰的例句

1. 《七诰》是古代帝王向臣民发布的七项法令。

2. 这位国王发出了七诰,要求人民遵守规定,共同建设国家。

3. 七诰中的第五项法令要求商人缴纳税款。

七诰的组词

1. 诰命:指官员上级给予的命令或指示。

2. 诰词:指正式的、庄重的文言文公告或书信。

3. 诰敕:指皇帝下发的重要法令或诏书。

七诰的近义词

1. 七项法令

2. 七个指示

3. 七则御谕

七诰的反义词

1. 七诰的反义词不存在,因为它是指具体的七项法令,没有相反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