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傻劲。指人一味蛮干或猛干的精神、情绪。 欧阳山 《苦斗》五九:“她发现 周炳 那宏伟高大的身躯有一种蛮干到底的楞劲儿。”
“楞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词义侧重:
语境用法: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获取标准释义。
楞劲(lèng jìn)是一个汉语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物体发出或传递力量时的状态或表现。它表示某种能量的集中和发力,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精神状态。
楞劲的部首是木(mù),共有10个笔画。
楞劲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一文中,用来描述秋水的强劲势头。后来被引用到其他场景中,指代人或物体发出或传递力量时的强劲状态。
楞劲的繁体字为「楞勁」。
在古代,楞劲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楞劲可能会写成「楞勁」、「楞巾」或「楱鈞」等。
1. 他打篮球的时候,发挥出了惊人的楞劲。
2. 这个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楞劲。
3. 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和楞劲。
1. 楞头楞脑:形容一个人迟钝、思维不敏捷的状态。
2. 斗志昂扬:形容一个人的斗志高昂,充满了楞劲。
3. 力不从心:形容一个人虽然有楞劲,但因为能力不够而无法实现。
1. 劲发:意思接近于楞劲,表示发挥自己的力量。
2. 动力:指能够推动人或物体的力量。
1. 无力:意思相反于楞劲,表示没有力量或精力。
2. 顺从:表示没有反抗或抵抗的力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