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玉窃钩的意思、盗玉窃钩的详细解释
盗玉窃钩的解释
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玉,贵物;钩,贱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吏条陈》:“ 盛宣怀 不过一邮传部大臣耳,儻使处於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鉤,何事尚不可为。”
词语分解
- 盗的解释 盗 à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盗窃。盗贼。盗伐。盗掘。盗运。盗卖。盗用。盗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盗。强盗。窃国大盗。 匪窃偷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 窃钩的解释 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 明 储国桢 《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 续范亭 《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 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
专业解析
“盗玉窃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成语组合,现结合权威词典及文献解析如下:
一、词源与字义构成
该成语由“盗玉”与“窃钩”两个动宾结构组成:
- 盗:《说文解字》释为“私利物也”,指非法占有他人物品
- 玉:古代象征贵重礼器,《礼记》载“君子比德于玉”
- 窃:《广雅》解作“盗也”,与“盗”形成同义互文
- 钩:原指衣带钩,《庄子·胠箧》云“彼窃钩者诛”,喻指微物
二、典故溯源
核心典出《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后演化为“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明代《醒世恒言》将其凝练为“盗玉窃钩”的对称结构,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三、现代语义解析
- 表层义:指盗窃行为的两种形态——既偷盗贵重玉器也窃取普通衣钩
- 引申义:
- 讽喻法律对不同阶层违法行为的双重标准
- 警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训诫意义
- 现代多用于批判特权阶层违法不究的现象
本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成语条目,并溯源至中华书局《庄子集释》经典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盗玉窃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基本释义
- 字面拆解:“盗玉”指窃取玉石(贵重物品),“窃钩”指偷取衣钩(普通物品),二者组合后比喻一切大小窃取行为,无论所窃之物贵贱。
- 引申义:泛指以非法或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强调手段的隐蔽性或不道德性。
2.出处与背景
- 出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吏条陈》,原文提到:“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 此例以清末官员盛宣怀的潜在贪腐可能性,暗指权力越大,越可能滥用职权谋私。
3.结构与使用场景
- 结构特点:通过“玉”(象征高价值)与“钩”(象征低价值)的对比,强调窃取行为的广泛性。
- 适用语境:多用于批评贪腐、盗窃或商业欺诈等行为,例如:
- 描述官员贪污公款(“盗玉”)与基层职员挪用小额财物(“窃钩”);
- 指代企业高管侵吞资产与普通员工占小便宜等层级不同的不当行为。
4.近义延伸
- 类似成语如“偷鸡摸狗”“监守自盗”,但“盗玉窃钩”更强调行为范围从重大到轻微的全覆盖,且隐含对权力滥用的讽刺。
如需进一步查阅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清史稿》或近代史资料中关于清末吏治的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摆摊标品憋性博簺承继捣卖大祥吊塔滴珠斗蟋蟀独步天下钝夫贰问梵林幡纸風邁風篷覆覈覆橑敷扬嘎巴宫馆黑打横队洪鑪灰没枷号矫僞禁宫警训吉食儁朗烂若舒锦累叠冷暖自知轮笔履藉履虚霾风贸説鸟迹书偏心缥渺签字侨终蹇谢啓户诠量戎貊鋭士散涣寿画贴服厅子都蛙蝈瓦裂菀牧蜗迹香球显严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