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的意思、石斛的详细解释
石斛的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节,绿褐色,开白花,花瓣的顶端呈淡紫色。茎可入药。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石斛出 始兴六安 山傍石上…… 盛弘之 《荆州记》云: 隋郡 永玉县 有 瀧石山 ,山上多石斛,精好如金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其茎状如金釵之股,故古有金釵石斛之称。今 蜀 人栽之,呼为金釵花。” 清 赵翼 《镇安土风》诗:“石斛花论价,桄榔麪可溲。”
词语分解
- 石的解释 石 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
- 斛的解释 斛 ú 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笔画数:; 部首:斗;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石斛(shí hú)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本释义
石斛是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其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多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形似古代量器“斛”,故得名“石斛”。
二、植物学特征
- 形态:茎丛生,圆柱形或扁圆柱形,节明显;叶革质,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多为白色、淡紫色或黄色,唇瓣常带斑点。
- 习性:多附生于温暖湿润的树干或岩缝,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三、药用价值与典籍记载
-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 功能主治:
- 益胃生津: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本草纲目》载“强阴益精,厚肠胃”)。
- 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症(《中药大辞典》收录其滋阴功效)。
四、文化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石斛因耐旱特性被赋予“秉性刚强”的寓意,与兰花、梅花并称“花中君子”,象征坚韧高洁。
权威参考资料来源:
- 《神农本草经》(古籍原文)
- 《中国植物志》在线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石斛”是一种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体解释如下:
一、植物学特征
石斛属于兰科植物,茎多节,呈绿褐色,质地肉质多浆。叶片互生,呈广线形或披针形,叶脉平行;花朵多为白色或淡红色,花瓣顶端常带淡紫色,夏季开放。
二、分类与分布
- 种类:全球约有1500种石斛,我国有76种。常见种类包括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鼓槌石斛等。
- 分布:野生石斛多生于岩石或树干上,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地。铁皮石斛因野生资源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
三、药用价值
石斛的干燥或新鲜茎可入药,主要功效包括:
- 生津养阴:治疗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等症。
- 清热益胃:缓解胃阴不足、虚热目暗等症状。
- 保健应用:现代常制成石斛粉、保健品等,需注意其滋腻口感。
四、历史与文献记载
- 别称:古称“金钗石斛”,因茎状如金钗股而得名(《本草纲目》记载)。
- 古籍记录:宋代《西溪丛语》、清代《镇安土风》等均提及石斛的形态和药用。
附:文化象征
石斛因其坚韧特性,常被比喻为“不畏艰难、坚持信念”的品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品种或药用方法,可参考汉典、中药材数据库等专业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素好古暗冥兵伍不晓世务裁剪成形棰令丹旐达人登高去梯窵远牒云地慝敌焰飞报稿底高压氧舱宫车上仙灌录瞽师浩宕翬褕麾幢降服降重剑头一吷肌腹径截径骏九飞积踰菌阁抗兵狂稚阔悰两阶敛毫绵纩迷懞磨障内讳蓬莱阁琼脂盛妆十地曙风说饼叹企趧赽土包頽命菀勃未沫文蜃歍歑乌托邦黠胡仙方小炉匠下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