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泥中之对的意思、泥中之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泥中之对的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郑玄 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説。 玄 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復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两婢子问答皆援引《诗经》。后用为掉文之典实。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每一掉文,如 匡 説解颐,不数 郑 家婢泥中之对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泥中之对”是一个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的成语,其典故背景和含义如下:

一、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源于《世说新语·文学》记载的故事:东汉经学家郑玄家的婢女均通晓诗书。一次,一名婢女因办事不力被罚跪泥中,另一婢女见状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诗句“胡为乎泥中?”(为何在泥中?)询问,被罚者则引用《诗经·邶风·柏舟》的“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本想向他诉说,却正遇他发怒)回应。两人的问答均引用《诗经》。

二、释义与用法

三、现代应用

多用于调侃或评价他人刻意使用典故的行为。例如:“他聊天时总爱‘泥中之对’,显得过于文绉绉。”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泥中之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泥中之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两者非常相似或者几乎没有区别。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两者的差异微乎其微。

拆分部首和笔画

《泥中之对》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土(土),其中“水”是四画,“土”是三画。

来源

《泥中之对》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南朝梁·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今所谓初生之美者,姿貌端方,白齿黑发,陈内平外,泥中之对,然后求是。”后来逐渐形成成语并广泛应用。

繁体

《泥中之对》这个成语的繁体为「泥中之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泥中之对》的汉字写法为「泥中之对」。

例句

他们的观点相似得如同《泥中之对》,几乎无法分辨。

组词

相似、类同、一致、如出一辙、无二、几乎相同

近义词

类同、一致、如出一辙、无二

反义词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大相径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