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危与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ān wēi yǔ gòng,其核心含义是共同承担危险与平安,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利害相连。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在顺境中共享安乐,在逆境中共担危难,强调团结互助的精神。常用于形容紧密的伙伴关系、国家间合作或亲密情感。
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求自试表》:“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共患难的决心。
用法与语境
“各国共同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成为命运共同体。”
延伸理解
该成语不仅体现物质层面的共同承担,更强调精神层面的互信与依存,例如亲人、战友或战略伙伴间的深厚联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法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安危与共》是一个成语,表示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大家共同面对、共同努力,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安危与共》的拆分部首是宀和人,分别表示"宀"庇护和"人"共同。总共有14个笔画。
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襄公十三年》,是描述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次战争。战争即将爆发时,晋国君主向将军问计,将军回答说:"臣尝织帛十有二,坛俎九章,器皿表里不入,宁罹此祸。此乱必不临我,国事当安危与共。"意思是表示只要国家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困难,就能化解危机。
《安危与共》的繁体字为「安危與共」。
在古代,「共」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即犬和人各自作为独立的部首,表示众人共同。但在现代汉字中,犬被舍弃,采用现在的写法。
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安危与共。
共同、共度、共赢、共享。
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各自为政、各取所需。
半折保光边梢摽牓逼聚不疼不痒长喙充饩处剂翠笼促中打洞道山烦请汩都都过都历块过失黄疸话匣子回销豁荡甲科健美緘书积楚经官动词精疎旧恨新仇眷睐考閲匡床宽重黎幕礼饷龙战鱼骇免赐没乱煞内在关系沤肥軯訇陗束渠股人类学容芘溽暑山水诗邵阳市省闱树君説好嫌歹索求踏伏天才论田相衣题凑題名头足愿相昵掀舞骁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