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陶韦的意思、陶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陶韦的解释

(1). 晋 代诗人 陶潜 与 唐 代诗人 韦应物 的并称。 元 郑元祐 等《学诗斋联句》:“直登 陶 韦 奥,旁摩 鲍 谢 垒。” 清 翁方纲 《<陶庐杂录>序》:“﹝ 法式善 ﹞多蓄古今人集,閎览彊记,而专为 陶 韦 体。故以诗龕自题书室,又以 陶庐 为号。”

(2).制陶和制革。泛指从事手工劳动。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自是以降,乃以蒙学课本,为之讲説形体音训。根柢既成,后虽废学习农圃陶韦之事,以之记姓名而书簿领,不患其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陶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并称术语,特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与唐代诗人韦应物。这一并称源于二人诗歌风格上的内在联系与后世文人的推崇,主要体现以下核心含义:

  1. 淡远自然的诗风典范: "陶韦"并称的核心在于二人诗歌共有的冲淡平和、自然真淳的美学特质。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其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充满对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热爱,体现了返璞归真的哲学追求。韦应物则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风格高雅闲淡,在描绘自然景物中寄托了超脱世俗的情怀。后世将二人并提,正是推崇他们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来源参考:《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隐逸情怀与高洁人格的象征: 这一并称也承载着对两位诗人高尚情操与隐逸精神的推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其诗是其安贫乐道、坚守本真人格的写照。韦应物虽曾为官,但后期诗作多流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清高淡泊的品格与陶渊明一脉相承。"陶韦"因此成为士大夫心中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保持精神独立的文化符号。来源参考:《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韦应物集校注》(陶敏、王友胜校注)。

  3. 文学史上的并称传统与影响: "陶韦"作为固定的并称术语,其形成和流传本身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品评传统。宋代以降,文人学者如苏轼、朱熹等常将二人相提并论,高度评价他们在诗歌艺术上达到的"平淡有思致"的境界。这一并称不仅概括了两位诗人的共性,也深刻影响了后世对诗歌美学理想的理解,成为评价类似风格诗人的重要标尺。来源参考:《宋诗话全编》(吴文治主编)、《历代诗话》(何文焕辑)。

"陶韦"一词,在汉语词典及文学史语境中,专指陶渊明与韦应物这两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风格与精神境界。它象征着自然冲淡、含蓄隽永的诗风,承载着追求本真、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并体现了后世文人对这种美学理想与人格魅力的高度认同和传承。这一并称是理解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传统的重要切入点。

网络扩展解释

“陶韦”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晋代诗人陶潜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并称

这一用法常见于文学领域,指两位诗人在诗歌风格或文学地位上的关联。例如:

2. 制陶和制革的合称

泛指传统手工劳动,属行业术语。例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元明清相关诗文集(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语拜阁保光跸御博临不序瞋喝赤衣使者窗扇储才淳白出尊窜辱黨伐东篱凡佞否去泰来敢情古戍环节护生草解怒解玺寄禄官近地惊怜金刻卷回絶物肯分狂瞀牢祭冷人乱腾腾慢辞绵顿溟波穆生排版旁要鹏背破裂剖列普洛美修斯潜山隐市青门穷口塞下曲三舍俟次铁将军把门土地堂土埋半截瓦垄班晚父屋里雾里看花无头榜香被解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