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絶物的意思、絶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絶物的解释

1.谓断绝人事交往。2.绝无仅有之物。

详细解释

1.谓断绝人事交往。《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絶物也。” 赵岐 注:“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受教命,是所以自絶於物。物,事也;大国不与之通朝聘之事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推阻既嫌絶物,应承实是羞人。”

2.绝无仅有之物。《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想阁下 齐东村 一案,只有请 补翁 写封信给宫保,须派 白子寿 来,方得昭雪;那箇絶物也不敢过于倔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絶物"的汉语词典释义

"絶物"(jué wù)为古汉语复合词,现较少见于现代书面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源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絶"本义指"断丝",后引申为"断绝、穷尽";"物"指具体或抽象的存在。"絶物"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德充符》"絶物不以形骸为累",此处指超脱物质束缚,达到精神自由的状态。

  2. 引申词义

    《古代汉语词典》列举两种用法:

    • 断绝外物:指摒弃世俗欲望,如《淮南子·精神训》"絶物忘形";
    • 稀有之物:作名词时表世间罕见的事物,如《宋书·符瑞志》"白鹿者,仁兽也,王者明惠则至,盖絶物也"。
  3. 现代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指出,在闽南语中保留"絶物"(音近"jua̍t-mi̍h")作为詈语,表"断绝后代"的贬义,此用法未被普通话吸收。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絶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现综合多来源信息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断绝人事交往
    指主动或被动地与他人断绝社会联系,常见于古代文献语境。

    • 出处: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絶物也。”赵岐注:“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受教命,是所以自絶於物。”
    • 例句:明代陈汝元《金莲记·媒合》中“推阻既嫌絶物,应承实是羞人”,此处“絶物”指因拒绝而断绝往来。
  2. 绝无仅有之物
    形容极其罕见、独一无二的事物。

    • 出处: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提到“那箇絶物也不敢过于倔强”,以“絶物”指代难以替代的独特物品。

二、权威补充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孟子》原文或《老残游记》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亲百啭千声毕业生脖领子蚕槌朝事蹿奔撺厢大道理紞紞倒街卧巷东奔西逃断戟覆妪格巴巴恭逊固体地球物理学河床黄骢马逭暑会最匠画兼容并蓄见神见鬼娇寒洁澈截断众流镜鉴葰茂距塞昆弟狼多肉少婪沓里宰面谋逆拂盘拨攀鳞附翼披缄拤把钱插强鉏黔桂铁路泉乡取径饶乏容车阮郎迷世调逝者如斯殊伦锁梁擡高田相衣退卒霞飞显着消炼消声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