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末有 老子 入夷狄為浮屠的傳說,至《老子化胡經》、《西升經》等道經,益增附會,證成其說,謂 老子 西遊化胡成佛,并以佛為其弟子,自號為“古先生”。後世因以“古先生”借稱佛及佛像。 唐 王維 《過乘如禅師蕭居士嵩邱蘭若》詩:“深洞長松何所有,儼然 天竺 古先生 。” 趙殿成 箋注:“《西昇經》:‘ 老子 西昇,開道 竺乾 ,號 古先生 。善入無為,不終不始,永存綿綿。’ 李榮 注:‘ 竺乾 者,西域之國名也。號 古先生 者,謂無上大道先天而生。故曰 古先生 ,即 老子 之别號也。’” 唐 白居易 《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絶賓友見戲十韻》:“交遊諸長老,師事古先生。”原注:“ 竺乾 古先生也。” 明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遊佛峪》詩:“當戶古先生,鬼工迄未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琉璃青黯黯,靜對古先生。”
“古先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宗教文化背景的特定稱謂,其含義與佛道兩教的傳說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先生”源于東漢末期的道教傳說,認為老子(道家創始人)西行至西域後,化身為佛陀并創立佛教。這一說法在道教經典《老子化胡經》《西升經》中被進一步附會,稱老子自號“古先生”,并将佛陀視為其弟子。後世因此用“古先生”代指佛或佛像。
唐代文人作品中常出現這一詞彙,例如:
該詞反映了曆史上佛道兩教的互動與融合。道教通過“老子化胡”傳說将佛教納入自身體系,而“古先生”的稱謂正是這一文化策略的産物。
現代語境中,“古先生”主要用于學術讨論或古典文學研究,需注意其與普通“先生”(尊稱學者或男性)的區别。曆史上這一說法曾被佛教界質疑,但作為文化符號仍具研究價值。
“古先生”本質上是道教為強化自身地位而創造的宗教符號,後演變為佛的代稱,并在文學中成為佛教文化的詩意表達。
《古先生》是一個常用的稱呼,通常用來稱呼年長的古代人物,尤其是那些有學問、有見識的人。用古先生來稱呼對方,表示對其尊敬和崇高的敬意。
《古先生》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古、先、生。
其中,古字的部首是口,而它的總筆畫數是5。
先字的部首是人,總筆畫數是6。
生字的部首是生,總筆畫數是5。
《古先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尊稱稱謂。人們在古代對那些擁有深厚學識、有見識、有智慧的古代人物表示尊敬時,常常使用“古先生”這個稱呼。
在繁體中,“古先生”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一緻,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的結構和形态比較複雜,有時需要通過一些特定的筆畫與組合來書寫。然而,古代的具體漢字書寫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且各地的寫法也有細微的差異。對于《古先生》這個詞,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的寫法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區别。
以下是一些使用《古先生》的例句:
1. 在這個村子裡,有位年邁的古先生,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關曆史的珍貴信息。
2. 這位古先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的睿智和見識令我深感敬佩。
與《古先生》相關的組詞:
1. 古文化
2. 古代
3. 古人
4. 先輩
與《古先生》意思類似的近義詞:
1. 長者
2. 高人
3. 大人
與《古先生》意思相反的反義詞:
1. 年輕人
2. 朝氣蓬勃的人
3. 青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