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扣的意思、刻扣的詳細解釋
刻扣的解釋
任意扣減,據為己有。《紅樓夢》第九三回:“大約刻扣了月錢。”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呆官》:“至刻扣工食,為上者已視為當然。”
詞語分解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 扣的解釋 扣 ò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住;把門扣上。 衣紐:衣扣。 繩結:繩扣兒。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蓋東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題(符合題義)。 強留:扣押。 從中減除:扣除。扣發(?)。 敲擊:
專業解析
"刻扣"是現代漢語中"克扣"的異形詞,指以不正當手段扣減應該發給别人的財物,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指利用職權或機會,暗中削減、侵吞應支付或發放給他人的錢財、物品。這種行為通常發生在發放薪資、物資、款項等場景中,具有非法或不道德的性質。例如:"工頭刻扣工人工資"。
二、詞義解析
- 行為性質: 是一種侵占、剝削行為,違背誠信與公平原則。
- 對象: 通常是應得報酬、款項、物資等。
- 手段: 常帶有隱秘性、強制性,利用優勢地位(如雇主對雇員、上級對下級)實施。
- 結果: 導緻受害者實際所得少于應得數額。
三、用法與示例
- 作動詞: 是其主要用法。
- 例:某些包工頭常常刻扣民工的辛苦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克扣"詞條釋義及示例引申)
- 例:嚴禁刻扣、挪用扶貧專項資金。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語言學名詞. 商務印書館, 2011. 涉及詞彙規範與使用實例)
- 常搭配賓語: "刻扣工資/糧饷/款項/物資/經費"等。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克扣、剝削、侵吞、盤剝、中飽私囊。
- 反義詞: 足額發放、如數支付、全額給付。
五、重要說明
- "刻扣"是"克扣"的異形詞: 在權威漢語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中,"克扣"是規範詞形,"刻扣"被視為其異形詞。在正式書面語和規範漢語使用中,推薦使用"克扣"。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克扣"為主條,"刻扣"為副條)
- 曆史與方言: "刻扣"在曆史上或某些方言中可能更常見,但在現代标準漢語中,其規範性和通用性低于"克扣"。 (來源:李行健 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強調"克扣"為規範詞形)
網絡擴展解釋
“刻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è kòu(注音:ㄎㄜˋ ㄎㄡˋ),其核心含義是“任意扣減他人應得的財物,并将其據為己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不正當手段減少或克扣他人應得的錢物,占為己有。常見于克扣工資、月錢等場景。
- 結構:由“刻”(雕刻、時間單位)和“扣”(扣除)組成,但此處“刻”可能為“克”的異寫或誤用,實際含義更貼近“克扣”。
2.文獻例證
- 《紅樓夢》第九十三回:提到“大約刻扣了月錢”,指管理者私自減少下人的月俸。
- 清代吳熾昌《客窗閑話》:描述官員“刻扣工食”,反映舊時剝削現象的普遍性。
3.常見混淆
- 與“克扣”的關系:現代漢語中,“克扣”更常用,兩者含義相同,可能因字形或發音相近産生混用。
- 與“雕刻”無關:此處的“刻”并非指雕刻,而是強調“刻意”或“嚴格削減”的意味。
4.使用場景
- 職場與勞資關系:如雇主拖欠或減少員工工資。
- 曆史與社會現象:舊時官吏、地主剝削底層民衆的典型行為。
該詞多含貶義,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指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紅樓夢》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具興白薤孢子植物被毛戴角匾擔便錢辨析並駕齊驅蟾影吵嘴臣道寵樹雠憾帱茵此番訂婚對空台多次笃行瀵尾高翅帽光晃晃赫翼皇駕黃藍讙嚣會郎鏡察跼天蹐地踡屈考磐客遇摳衣壘七修齋連雲棧禮城陸營貿蔔骈厚平地淺小輕諾瓊枝玉樹秋末岨固诎奸取媚塞耳盜鐘士操霜草朔食絲忽司啬田坎通氣衛青文狐霧沉沉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