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扣的意思、刻扣的詳細解釋
刻扣的解釋
任意扣減,據為己有。《紅樓夢》第九三回:“大約刻扣了月錢。”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呆官》:“至刻扣工食,為上者已視為當然。”
詞語分解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 扣的解釋 扣 ò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住;把門扣上。 衣紐:衣扣。 繩結:繩扣兒。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蓋東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題(符合題義)。 強留:扣押。 從中減除:扣除。扣發(?)。 敲擊:
網絡擴展解釋
“刻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è kòu(注音:ㄎㄜˋ ㄎㄡˋ),其核心含義是“任意扣減他人應得的財物,并将其據為己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通過不正當手段減少或克扣他人應得的錢物,占為己有。常見于克扣工資、月錢等場景。
- 結構:由“刻”(雕刻、時間單位)和“扣”(扣除)組成,但此處“刻”可能為“克”的異寫或誤用,實際含義更貼近“克扣”。
2.文獻例證
- 《紅樓夢》第九十三回:提到“大約刻扣了月錢”,指管理者私自減少下人的月俸。
- 清代吳熾昌《客窗閑話》:描述官員“刻扣工食”,反映舊時剝削現象的普遍性。
3.常見混淆
- 與“克扣”的關系:現代漢語中,“克扣”更常用,兩者含義相同,可能因字形或發音相近産生混用。
- 與“雕刻”無關:此處的“刻”并非指雕刻,而是強調“刻意”或“嚴格削減”的意味。
4.使用場景
- 職場與勞資關系:如雇主拖欠或減少員工工資。
- 曆史與社會現象:舊時官吏、地主剝削底層民衆的典型行為。
該詞多含貶義,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指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紅樓夢》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扣
刻扣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用雕刻技術制作的鈕扣或紐扣。這種鈕扣通常具有獨特的造型和雕刻圖案,用于裝飾衣物,增添美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刻扣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刀(刂),右邊的部首是手(扌)。它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刻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制作精美的鈕扣是一種獨特的手工藝品,常見于貴族和富人的衣物上。這些鈕扣通常通過雕刻技術制作,鑲嵌在衣物上,體現出主人的身份和品味。
繁體
刻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刻扣的古代寫法較為繁瑣。具體寫法可參考古代史書或字典。
例句
1. 她的新衣上有一枚精緻的刻扣,非常漂亮。
2. 這個刻扣的設計驚豔了所有人。
組詞
刻扣的組詞可以有刻扣師、刻扣藝術、刻扣技法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刻扣的近義詞可以是紐扣、鈕扣等,反義詞可以是無紐扣、素面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