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服的意思、卑服的詳細解釋
卑服的解釋
(1).使衣服粗劣,穿粗劣的衣服。《尚書·無逸》:“ 文王 卑服,即康功田功。” 孔 傳:“ 文王 節儉,卑其衣服。”一說謂從事卑賤之事。參閱 清 弁庭 《同文尚書·無逸之訓》。
(2).降服。 漢 袁康 《越絕書·請籴内傳》:“ 吳王 曰:‘我卑服 越 ,有其社稷, 句踐 既服為臣,為我駕舍卻行馬前,諸侯莫不聞知。’”
(3).恭順。《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十四年三月, 景 又遣司空 孫晟 、禮部尚書 王崇質 奉表,辭益卑服, 世宗 猶不答。”
(4).低微的職位。 明 歸有光 《送夾江張先生序》:“至於仁人志士,不幸偃騫於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而蒙恩者交口贊頌,上之人猶掩耳弗聞。”
詞語分解
- 卑的解釋 卑 ē 低下,低劣:卑鄙。卑下。卑劣。卑微。卑怯。卑恭。地勢卑濕。卑以自牧(保持謙虛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養)。 古同“俾”,使。 亢尊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卑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穿粗劣衣服或節儉行事
出自《尚書·無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傳統解釋認為周文王生活節儉,衣着樸素,親自參與農耕(“康功田功”)。但清代學者弁庭提出另一種觀點,認為“卑服”指從事低微的事務。
2.降服、臣服
見于漢代《越絕書》,吳王夫差提到“我卑服越”,指通過武力或威懾使越國臣服。
3.态度恭順
《新五代史》記載南唐李景向後周稱臣時“辭益卑服”,形容言辭謙卑順從。
4.低微的職位
明代歸有光在《送夾江張先生序》中,用“卑服”指代地位低下的官職,表達賢能之士屈居下位的境遇。
5.成語引申義
現代語境中,“卑服”可形容因地位或實力懸殊而被迫屈服的狀态,如“卑服于強者”。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低下”與“服從”展開,既可指物質層面的樸素,也可引申為政治、社會關系中的臣服或謙卑态度。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卑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卑服(bēi fú)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的舉止低賤、卑鄙、下賤,故而受到輕視和鄙視。例如,一個人行為不端,品性卑劣,就可以用卑服來形容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卑服》這個詞共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卑”包含兩個部首,即“卩”和“人”,共有5畫,“服”由“月”和“彳”組成,共有8畫。
來源:
《卑服》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十六年》:“莫侮吾卑服。”意為“不要輕視我的低賤樣子”。
繁體:
《卑服》在繁體中保持相同的拆字結構和意思。隻是書寫形式略有差異,例如“卑”字的“人”旁變為貝偏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尤其是篆書和隸書時期,字形會有一些微小的變化。但《卑服》一詞的基本概念和意思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的言行舉止十分卑服,沒有絲毫的風度和氣度。
2. 那個人總是故意卑服自己,惹人讨厭。
組詞:
卑視、卑劣、卑微、卑賤等。
近義詞:
卑鄙、下賤、卑劣。
反義詞:
高尚、崇高、守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