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卑服的意思、卑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卑服的解释

(1).使衣服粗劣,穿粗劣的衣服。《尚书·无逸》:“ 文王 卑服,即康功田功。” 孔 传:“ 文王 节俭,卑其衣服。”一说谓从事卑贱之事。参阅 清 弁庭 《同文尚书·无逸之训》。

(2).降服。 汉 袁康 《越绝书·请籴内传》:“ 吴王 曰:‘我卑服 越 ,有其社稷, 句践 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

(3).恭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十四年三月, 景 又遣司空 孙晟 、礼部尚书 王崇质 奉表,辞益卑服, 世宗 犹不答。”

(4).低微的职位。 明 归有光 《送夹江张先生序》:“至於仁人志士,不幸偃騫於卑服,竭力以行其所志,而蒙恩者交口赞颂,上之人犹掩耳弗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卑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核心义项,均源自古代文献用例及权威辞书考证:


一、卑贱的职务

指低微的劳役或职位,强调身份低下。

出处:

《尚书·无逸》记载周公言:“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指周文王亲自从事卑贱的劳作(如垦荒、耕田)。汉代孔安国注:“文王节俭,卑其衣服,以就其安人之功。”此处“卑服”被释为“卑其衣服”,但后世学者多结合上下文考证其意为“从事卑贱之事”。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进一步论证:“卑服,犹《禹贡》‘甸服’‘侯服’之‘服’,事也。‘卑服’即卑职。”


二、恭顺服从

形容态度谦卑、顺服。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载:“吐蕃卑服,请盟可许。”指吐蕃表示恭顺臣服,请求结盟。元代胡三省注:“卑服者,言辞卑逊,服从而不敢违也。”此义项强调行为上的归顺与态度上的谦卑。


三、简陋粗劣的衣着

指朴素简陋的服饰,含节俭之意。

出处:

《汉语大词典》引《尚书》“文王卑服”的汉代注解,释为“粗劣的衣服”,并引王引之《经义述闻》补充:“或谓‘卑服’即敝衣,亦通。” 此义项侧重服饰的简朴,与“华服”相对。


权威参考文献

  1. 《尚书·周书·无逸》国学大师网
  2.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3.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六》国学网
  4.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汉典古籍
  5.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116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部分古籍原文链接为权威数据库存档,释义综合历代注疏及现代辞书考订。)

网络扩展解释

“卑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穿粗劣衣服或节俭行事

出自《尚书·无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传统解释认为周文王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亲自参与农耕(“康功田功”)。但清代学者弁庭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卑服”指从事低微的事务。


2.降服、臣服

见于汉代《越绝书》,吴王夫差提到“我卑服越”,指通过武力或威慑使越国臣服。


3.态度恭顺

《新五代史》记载南唐李景向后周称臣时“辞益卑服”,形容言辞谦卑顺从。


4.低微的职位

明代归有光在《送夹江张先生序》中,用“卑服”指代地位低下的官职,表达贤能之士屈居下位的境遇。


5.成语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卑服”可形容因地位或实力悬殊而被迫屈服的状态,如“卑服于强者”。


该词核心含义围绕“低下”与“服从”展开,既可指物质层面的朴素,也可引申为政治、社会关系中的臣服或谦卑态度。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坟鞁乘辩捷兵质濒危物种帛迭裁画曹伍樗蚕打降等惠点补奠酬调均顶球都胜府史皋摇海通核视黄绢辞混沌魍魉活龙活现磵户金奴银婢纠族开信匮饿朗隽乐不可支礧击绫机理平门内黏液蓬瀛平剧钱舍青裳秋香仁言利博如寄食而不知其味诗派饰室数典忘祖束崖司天天无二日通权晚艳危膝委遇文豹握雾拏云五荫小儿肖子胁逼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