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祿賜的意思、祿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祿賜的解釋

祿賞。《漢書·貢禹傳》:“祿賜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三國志·魏志·華歆傳》:“ 歆 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隋書·食貨志》:“由是内外率職,府帑充實,百官祿賜及賞功臣,皆出於豐厚焉。”《新唐書·百官志一》:“吏部郎中,掌文官階品、朝集、祿賜,給其告身。” 宋 歐陽修 《亳州乞緻仕第四表》:“再念臣早從壯歲,粗學文辭,久冒榮階,常豐祿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祿賜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祿”與“賜”兩個語素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君主或朝廷給予臣子的俸祿與賞賜”,具體包含以下内涵:

一、詞義解析

  1. 祿:本義指古代官員的固定俸祿。《說文解字》載:“祿,福也。從示,錄聲”,原指上天賜予的福分,後特指官吏薪俸,如《周禮》所載“以八柄馭群臣,六曰祿以馭其富”。
  2. 賜:指君主對臣下的額外賞賜,如金銀、布帛等。《古代漢語詞典》注:“賜,予也,謂上予下曰賜”,具有恩惠性與非固定性特征。

二、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祿賜”常出現于古代政治制度文獻,例如《漢書·食貨志》載“祿賜田宅以顯有功”,指通過俸祿與實物賞賜彰顯官員功績。該詞體現了中國古代“以祿養廉”的治理思想,如《唐六典》規定官員“祿賜有差,以定品秩”。

三、文化内涵延伸 在儒家典籍中,“祿賜”被賦予道德意義。《禮記·王制》強調“祿足以代其耕,賜不逾時”,主張俸祿需保障官員生活,賞賜須符合禮制,以維持社會等級秩序。司馬光《資治通鑒》亦評“祿賜過厚則生驕,過薄則失禮”,反映古代對祿賜平衡的重視。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周禮正義》等典籍,因古籍文獻無網絡公開鍊接,故未标注具體網址。)

網絡擴展解釋

“祿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語境,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構成與含義

由“祿”和“賜”組合而成:

組合後表示官員既享有常規俸祿,又獲得君主額外賞賜,強調雙重待遇的疊加。


二、曆史文獻例證

  1. 經濟地位象征
    《漢書·貢禹傳》提到“祿賜愈多,家日以益富”,說明祿賜直接影響官員家族財富積累。
  2. 清廉官員的典型
    《三國志》記載華歆“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反映部分官員将所得分贈他人,體現其清貧品格。
  3. 國家財政關聯
    《隋書·食貨志》稱百官祿賜“皆出于豐厚”,表明祿賜制度與國庫狀況密切相關。

三、使用場景演變

需要查看更多曆史典籍例證,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柏樹台白衣秀士慘然不樂參術竄辱擔架丹局典章地方性法規獨旅發顫風信旗趕絡高下其手鈎較漢武帝函箱陣橫決壺柑火伯将才迦旃隣提界碑結璘鏡分鸾鳳進圖盡先空翠麟脯爐捶鹿角車蠻人懋業難道棚屋噴噀七寶辇齊編起死丘比特棨信搉茶颡骨蛇拳適來市鋪時務淑麗碩大狻麑酸狖穗帶踏碛童子科杌棿烏殟吾祖崄介銷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