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誕的意思、陶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誕的解釋

虛妄誇誕。陶,通“ 謟 ”。《荀子·榮辱》:“飾邪説,文姦言,為倚事,陶誕突盜,愓悍憍暴,以偷生反側於亂世之閒,是姦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也。”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念孫 曰:“餘謂陶讀為謟,謟誕雙聲字,謟亦誕也。《性惡篇》曰:‘其言也謟,其行也悖。’謂其言誕也,即上所謂‘飾邪説,文姦言’也,作陶者借字耳。” 章炳麟 《非黃》:“世亂則賢愚掍。 黃宗羲 學術計會,出 顧炎武 下遠甚;守節不孫,以言亢宗,又弗如 王夫之 。然名與二君齊。其所以自旌式,散在《明儒學案》,陶誕而譁,非忮者莫之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誕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屬貶義形容詞,指欺詐虛妄、行為放縱荒誕之意。其釋義可從單字本義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考據: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陶(táo)

    本義為“制陶”,引申有“教化”“快樂”等義,但在“陶誕”中取“欺詐” 之古義。《說文解字》釋“陶”有“再成丘”的引申義,段玉裁注指出其通假為“謟”(意為詭詐),如《荀子·榮辱》中“陶誕突盜”即用此義。

  2. 誕(dàn)

    《說文解字》:“誕,詞誕也。”本指言辭誇大,後泛指“虛妄不實”“放縱”,如《尚書·無逸》“乃逸乃諺既誕”,孔穎達疏:“誕,欺誕。”


二、複合詞釋義與文獻佐證

“陶誕”為同義複合詞,強調“以欺詐言行表現荒誕” 的行為特征,多見于先秦兩漢典籍:


三、權威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十卷釋“陶誕”:

“虛妄誇誕。陶,通‘謟’。”

引《荀子》二例為證,明确其核心義為“欺詐荒誕”(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247頁)。


參考文獻

  1. 許慎 撰,段玉裁 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荀況 著,王先謙 集解,《荀子集解》,中華書局,2013年。
  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4. 孔穎達 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陶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析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 虛妄誇誕:指言語或行為不真實、誇大其詞,帶有明顯的欺騙性。其中“陶”通“謟”(音tāo),意為虛妄,“誕”即荒誕、誇大。
    • 欺詐:在部分語境中引申為欺詐、不誠實的行為。
  2. 讀音與構成

    • 拼音為táo dàn,部分文獻注音為yáo dàn(如《國語辭典》),可能因方言或曆史音變導緻差異。

出處與用法


學者解析


“陶誕”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形容言行脫離實際的誇飾或欺詐。其核心含義與“虛妄”緊密相關,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是否包含“欺詐”引申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及清代訓诂學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寶串冰壺秋月昌族塵觸憆視鸱鸢崇軌次之倒算丁辰端嶷奪神焚香敷錫感深肺腑歌抃廣寒仙子沽名吊譽黃冠草服活生生踐實金剛揭帝經行技術員均産隽乂雷琴兩者裡居領使砺世摩鈍騾幫明筍謀圖奈何天南烏女陰佩馬辟邪前規黔庶繞嘴日宇三表升绌聲朔詩緻說得着松軟汰虐台扇為蛇畫足五逆武裝工作隊香姜閣香氣顯賞潇颾哮呷席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