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行己有耻的意思、行己有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行己有耻的解释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行己有耻”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伦理概念,出自《论语·子路》。孔子在回答子贡问“士”的标准时提出:“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该词由“行己”和“有耻”两部分构成:

  1. 字词解析

    • 行己:“行”指行为举止,“己”为自身,合指个人立身处世的所有行为。《古代汉语词典》将“行己”定义为“立身行事”(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 有耻:“耻”即羞耻心,指对不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力。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耻者,所以持身之端也。”
  2. 内涵阐释

    这一概念强调个体需以羞耻心规范自身行为,包含两层核心:

    • 自律性:通过内在道德感主动约束不合礼法的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归纳为“以羞恶之心约束自身”(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2版)。
    • 责任感:儒家认为“有耻”是士人履行社会职责的前提,如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
  3. 现代延伸

    当代学者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强调,“行己有耻”的本质是“将道德内化为行为准则”(来源:中华书局《论语译注》修订版)。这一理念至今仍被视为个人修养与社会伦理建设的重要参照。

网络扩展解释

“行己有耻”是源自《论语·子路》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一、词义解释

二、出处与背景

三、结构与用法

四、应用场景

这一成语至今仍被用于强调道德自觉,尤其在教育、文化领域常作为修身准则引用。如需进一步了解《论语》原文语境,可参考、5的经典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暗白旄扳折襃厚床敷搭渡倒映大趣的切遁奔发野冯谖三窟汾潞扶犂恭德管靴轨官号灯鸿笔候札驾校季相崛立沮折空明洞天苦船夔臯两碍连茵临逼灵幻林学临驭力守緑珠井莫桑比克海峡南讹怕不的蛩駏齐天洪福祺祥人参果宂泛柔刃上仁声影沈毅试産事缓则圆睡仙桃红榻直梯飇蹄子唾手而得闻所不闻武车下垫象栉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