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函牍的意思、函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函牍的解釋

書信;信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雜觚·起居》:“今人函牘往來,多用‘起居’字。” 魯迅 《書信集·緻李秉中》:“至于款項,倘其借之他人,則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終于不得要領,必與賣稿無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函牍是漢語中一個典雅且具有曆史感的詞彙,特指書信和公文的總稱。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詞典釋義兩方面解析:

  1. 字源解析:

    • 函:本義指匣子、封套,引申為信件(因古代書信常裝入封套傳遞)。《說文解字》釋為“舌也”,後假借為“容”、“含”之意,與封裝物品相關。
    • 牍:本義指古代書寫用的狹長木片或竹片(即“簡牍”),後泛指文書、公文、文件。《說文解字》釋為“書版也”。
    • 因此,“函牍”二字結合,形象地涵蓋了封裝傳遞的文書(函) 與書寫記錄的載體(牍),共同指向書面交流的正式文書。
  2. 詞典釋義:

    • 核心定義:指書信和公文。這是最普遍、最核心的含義,強調其作為正式書面交流載體的性質。
    • 具體内涵:
      • 書信:指個人或組織之間往來的信件、書劄。
      • 公文:指政府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處理公務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規範體式的文書,如公函、報告、通知等。
    • 特征:通常帶有正式、書面、用于交流或處理事務的特點。

曆史演變與現代應用

“函牍”一詞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權威來源參考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了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

“函牍”是一個融合了曆史書寫載體(牍)與傳遞方式(函)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專指正式的書信和公務文書,體現了書面交流的正式性與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

“函牍”是漢語詞彙,指書信或信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函牍(hán dú)指通過文字形式傳遞信息的書信或信件,常用于正式或書面交流。部分資料補充其本義為“放置于匣中的書簡”,後逐漸泛指一般書籍。

  2. 引證與用法

    • 清代學者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提到:“今人函牘往來,多用‘起居’字”,說明當時函牍常用于日常問候。
    • 魯迅在書信中寫道:“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體現其作為溝通工具的功能。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包括尺牍、尺素、書翰、信劄、文書等,均與書面交流相關。

  4. 英文翻譯
    可譯為“letters”或“correspondence”,對應正式書信往來。

  5. 擴展說明
    函牍在古代多指裝于匣中的信函,後逐漸演變為泛指書信,現代使用中更強調書面形式的正式性。

别人正在浏覽...

懊憦百雷憊倦表勒斃死鹁姑擘齧不解之緣抄書誠必敕谕悼懼墊高貂不足梵蒂岡方寸亂翻毛鳳凰于飛豐歲分路揚镳高産絓累鬼督郵貴驕鬼神不測龜字含漱劑淮南小山還淳反樸呼吼混廁火泉火虞家藏嫉惡雞鳴之助敬共就名淩铄鈴軒率筆腼冒面容冥搜母舌皮陸日夕塞翁得馬三陟上溯甥館手如柔荑守正不桡訴辭湍鳴文緖文燕向遣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