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ay and night]∶日夜
日夕策馬,侯權者之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2) [evening]∶近黃昏時;傍晚
山氣日夕佳。——晉· 陶淵明《飲酒》
(1).傍晚。語本《詩·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 意 復診之,曰:‘當旦日日夕死。’即死。” 司馬貞 索隱:“言明日之夕死也。”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五:“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到了日夕, 小鴉兒 把那皮匠擔寄放在 季春江 的屋裡,自己空了身走回家去。”
(2).朝夕;日夜。《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署行議年,日夕于中甸。” 李周翰 注:“考吏行之殿最,議年穀之豐儉而奏於天子,使朝夕盈于畿甸之中也。” 唐 劉長卿 《初至洞庭懷灞陵别業》詩:“ 長安 邈千裡,日夕懷雙闕。” 明 張居正 《與司成馬孟河書》:“弟以淺陋,幸附驥尾,日夕循省,屍素是虞。”《人民文學》1977年第10期:“晚年逢盛世,日夕百無憂。”
“日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日夜”或“朝夕”
表示時間上的連續性,即從早到晚或全天候。例如:
指“傍晚”或“黃昏”
特指日落時分,常見于古詩詞中:
近義詞:旦夕、早晚、晨夕。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現代口語較少使用。
《日夕》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可以指一天的時間,也可以指白天和夜晚的交替。這個詞常用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軌迹。
《日夕》的拆分部首是“日”和“夕”,其中“日”的拆分部首是“曰”,夕的拆分部首是“夕”。
《日夕》的筆畫分别為4畫和3畫。
《日夕》的來源是出自《詩經·邶秋》的一篇詩,下面将會給出例句。
《日夕》的繁體字為「日夕」。
在古代中國,有多種寫法和變體形式,比如「日夕」可以簡寫為「曰夕」,或者也可以寫成「曰宀」。
1. 在《詩經·邶秋》中有一句:“日夕猶念若,出言不逮理。”這句話意為“日夜思念你,說話不達到我的内心。”
2. 他習慣了孤獨的日夕,享受身心的甯靜。
3. 《日夕》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一天的時間段,如早上到晚上。
組詞:旦夕(指日出和日落)、日夜(指白天和黑夜)、日央(指正午)。
近義詞:朝夕、昏曉。
反義詞:彼夕、彼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