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谕的意思、敕谕的詳細解釋
敕谕的解釋
(1).皇帝的诏令。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敕諭分明,信誓殊重。”
(2).告戒曉谕。《漢書·東平王劉宇傳》:“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張子蟜 奉璽書敕諭之。” 顔師古 注:“約敕而曉告之也。”
(3).以敕書曉谕。《紅樓夢》第五八回:“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樂,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谕的解釋 谕 (諭) ù 告訴,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對下):面谕。手谕。谕旨。曉谕。 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 古同“喻”,比方。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敕谕”是中國古代皇帝發布的正式文書或命令,具有權威性和規範性,具體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
核心含義
- 皇帝的诏令:指皇帝直接下達的政令或決策,常見于重大國事或官員任免,如《漢書》記載漢成帝通過敕谕告誡諸侯王。
- 告戒曉谕:強調皇帝對臣民的訓誡與警示,如《後漢書》提到“敕谕天下”需嚴格遵守。
- 以敕書形式傳達:通過書面文件(敕書)明确指令,如《紅樓夢》中提及敕谕限制貴族宴樂。
-
曆史背景與用途
敕谕多用于國家治理,内容涵蓋政務決策、官員獎懲、禮儀規範等,文字莊重且以文言為主,臣民需無條件執行。例如南朝陳徐陵的文書中提到敕谕的“信誓殊重”,突顯其法律效力。
-
字形與字義延伸
- “敕”本義為告誡、整治(如《說文解字》釋為“誡也”),後衍生出帝王命令的專稱。
- “谕”指曉示、告知,二者結合體現帝王通過文書傳達權威意志的特點。
-
文學與制度演變
隨着時間推移,敕谕逐漸形成固定文體(如敕文),并成為研究古代政治與文書制度的重要資料。
總結來看,“敕谕”是古代皇權的直接體現,兼具行政命令與道德訓誡功能,其形式和内容反映了傳統中國中央集權的治理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谕(chì yù)是古代帝王下達政令或宣布诏令的一種文書,也可以指令、命令等意思。敕谕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敕(chì)是由"讠"(讠是漢字的部首之一,表示與言語相關的意思)和"実"(實字的下半部分)組成;谕(yù)是由"讠"和"句"(表示言語的意思)組成。因此,敕谕這個詞由表達言語的部首和實際的部分組成。
敕谕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篆書字形,是在秦朝時期開始廣泛使用的。在繁體字中,敕谕的寫法與現代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敕谕可以采用多種寫法,包括小篆、隸書、楷書等。不同時期和不同書法風格中,字形可能會有些許差異。
以下是敕谕一詞的例句:
1. 帝王下達敕谕,全國各地沸騰了起來。
2. 政府發布了一份敕谕,要求居民遵守防疫措施。
3. 敕谕傳達給官員和百姓,以表明皇帝的旨意。
與敕谕相關的組詞包括敕函、谕告、诏令等。近義詞有命令、指令、號令等。反義詞可以是請願、建議、征詢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