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函牍的意思、函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函牍的解释

书信;信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起居》:“今人函牘往来,多用‘起居’字。”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至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稿无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函牍是汉语中一个典雅且具有历史感的词汇,特指书信和公文的总称。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词典释义两方面解析:

  1. 字源解析:

    • 函:本义指匣子、封套,引申为信件(因古代书信常装入封套传递)。《说文解字》释为“舌也”,后假借为“容”、“含”之意,与封装物品相关。
    • 牍:本义指古代书写用的狭长木片或竹片(即“简牍”),后泛指文书、公文、文件。《说文解字》释为“书版也”。
    • 因此,“函牍”二字结合,形象地涵盖了封装传递的文书(函) 与书写记录的载体(牍),共同指向书面交流的正式文书。
  2. 词典释义:

    • 核心定义:指书信和公文。这是最普遍、最核心的含义,强调其作为正式书面交流载体的性质。
    • 具体内涵:
      • 书信:指个人或组织之间往来的信件、书札。
      • 公文:指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如公函、报告、通知等。
    • 特征:通常带有正式、书面、用于交流或处理事务的特点。

历史演变与现代应用

“函牍”一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权威来源参考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了权威汉语辞书的解释:

“函牍”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书写载体(牍)与传递方式(函)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专指正式的书信和公务文书,体现了书面交流的正式性与规范性。

网络扩展解释

“函牍”是汉语词汇,指书信或信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函牍(hán dú)指通过文字形式传递信息的书信或信件,常用于正式或书面交流。部分资料补充其本义为“放置于匣中的书简”,后逐渐泛指一般书籍。

  2. 引证与用法

    • 清代学者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提到:“今人函牘往来,多用‘起居’字”,说明当时函牍常用于日常问候。
    • 鲁迅在书信中写道:“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体现其作为沟通工具的功能。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包括尺牍、尺素、书翰、信札、文书等,均与书面交流相关。

  4. 英文翻译
    可译为“letters”或“correspondence”,对应正式书信往来。

  5. 扩展说明
    函牍在古代多指装于匣中的信函,后逐渐演变为泛指书信,现代使用中更强调书面形式的正式性。

别人正在浏览...

阿平绝倒白菜贬词倡工长霓嘲哂彻简撮引淀园对时多动症恩威并行恶运范人发综指示蜂媒符契鲠讦挂箭鳏寡惸独海军呢衡峤涸塞鸿仪火所皎澄架设迳流竟日惊时敬事不暇咎誉急用拉把戾沓六眸蛮劲马球米哈缪龙霹雳琴前合后偃浅屑奇股青面圣者秋蒐捎信伸长审刑院夙兴傥朗陶贯踏坛望慰偎倚无盐子像阁祥禽小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