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憎恨壞人壞事。 漢 王符 《潛夫論·實貢》:“好善嫉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 唐 杜甫 《壯遊》詩:“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 甯調元 《武昌獄中書感》詩之四:“死如嫉惡當為厲,生不逢時甘作殤。”
憎恨讨厭。《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昔有一婦,荒婬無度。欲情既盛,嫉惡其夫。”
“嫉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è,其核心含義是對壞人壞事的憎恨與厭惡。以下是詳細解釋:
唐代杜甫《壯遊》中“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直接以“嫉惡”展現詩人剛烈正直的品格。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來源中的文獻與詩詞引用。
嫉惡(jí è)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對惡劣行為、邪惡或壞事的厭惡和憎惡的情緒。這個詞可以形容一個人站在道義的立場,對不法行為或惡劣環境發出強烈的抵制感。
嫉惡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16。
嫉惡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常用的繁體形式為嫉惡。作為一個常用詞彙,嫉惡在現代漢語中廣泛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嫉惡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可以認出現代的字形。
1. 他嫉惡如仇,堅決不與不法分子為伍。
2. 在泥淖中長大的他,嫉惡如仇,決心為弱者伸張正義。
組詞:惡劣、嫌惡、嫉惡如仇
近義詞:憎惡、厭惡、憾惡
反義詞:寬容、寬恕、原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