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嫉惡的意思、嫉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嫉惡的解釋

憎恨壞人壞事。 漢 王符 《潛夫論·實貢》:“好善嫉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 唐 杜甫 《壯遊》詩:“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 甯調元 《武昌獄中書感》詩之四:“死如嫉惡當為厲,生不逢時甘作殤。”

憎恨讨厭。《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昔有一婦,荒婬無度。欲情既盛,嫉惡其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嫉惡”是漢語中表示強烈憎恨邪惡現象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以下四方面:

一、基本釋義 “嫉惡”由“嫉”(憎恨)與“惡”(丑惡)構成,《漢語大詞典》明确解釋為“憎恨邪惡事物”,強調對不義行為的心理排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補充說明該詞常與“如仇”連用,形成“嫉惡如仇”的成語結構,突顯正義立場。

二、出處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典籍,《後漢書·陳蕃傳》記載“嫉惡如仇雠”的用例,展現古代士大夫的道德準則。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闡釋:“君子嫉惡,非私怨也,乃公義也”,揭示其超越個人恩怨的社會屬性。

三、情感内涵 包含雙重情感維度:

  1. 道德判斷:基于公序良俗的價值否定
  2. 情感反應:表現為強烈的心理排斥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其情感強度高于普通貶義詞,常與“深惡痛絕”等強調語搭配使用。

四、文化意義 儒家經典《論語·陽貨》通過“惡紫之奪朱也”的表述,奠定中華文化中“嫉惡”的道德傳統。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史稿》中強調,該詞承載着漢語倫理詞彙的典型特征——将道德評判融入詞語構成。

網絡擴展解釋

“嫉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í è,其核心含義是對壞人壞事的憎恨與厭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情感指向:指對惡劣行為或邪惡之人産生的強烈仇恨與反感,同時隱含對善良、正義的推崇。
  2. 詞性特點:動詞性短語,常用于表達道德層面的批判态度。

二、深層解析

三、使用場景

  1. 社會批判:用于譴責不公、不道德現象,如“對社會腐敗嫉惡如仇”。
  2. 個人品質:形容性格剛正,如《潛夫論》中“好善嫉惡”描述理想人才的特質。

四、相關延伸

五、文學例證

唐代杜甫《壯遊》中“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直接以“嫉惡”展現詩人剛烈正直的品格。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來源中的文獻與詩詞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阿郎保栖寶柱兵端賓連撥開逋累殘歲漕藏雠賤吹灰之力骀驽淡忽刀門丁老冬風菜隊失敦恪非禍阜熙浮湛輔正垢俗國法孩兒參橫枝兒畫策花門柳戶會論惠義見利思義撿閲解菜機化迳自計治君子蘭爛賬六耳龍蟠明解民壯潑婦罵街啓服輕年清夷渠股覰看如獲至珍睒睒生絹試場十三史世僞疏遺條奏讬躬忘名香菌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