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清 李漁 《比目魚·耳熱》:“精神乏,安心要把驢兒跨,又誰知塞翁得馬,塞翁得馬。”
“塞翁得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ài wēng dé mǎ,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依,強調事物的兩面性和相互轉化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獻來源
實際用法
通常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如:“他雖意外獲獎,但塞翁得馬,未必是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警世通言》第十五卷或李漁戲劇作品。
《塞翁得馬》是中國的一句成語,寓意着塞翁失牛。它指的是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塞翁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他的愛馬不慎逃跑。然而,塞翁對此并不氣餒,他告訴鄰居說:“失去的僅僅是一匹馬,但未必就是壞事。”果然,這匹逃跑的馬在逃跑的過程中走進了塞翁的陷阱,被塞翁重新得到。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事情的結果并不總是最初看起來那麼壞,也許有時候失去的事物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塞翁得馬》是由“一”和“馬”這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一”字的部首是“一”,它隻有一筆;“馬”字的部首是“馬”,它由4個筆畫構成。
《塞翁得馬》的繁體字寫作「塞翁得馬」。古時的寫法可能并不完全一樣,稱作「塞翁得駑」。
1. 塞翁得馬,非常幸運。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中的不幸可能是轉機的開始。
- 塞翁:塞翁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普通的農民。
- 得馬:得馬表示塞翁在意外情況下重新得到丢失的馬,也可用于表達遇到意料之外的好運。
近義詞:
- 塞翁失馬:與《塞翁得馬》相對應,意為塞翁丢失了馬匹,表示事情發展的意外性。
反義詞:
- 馬到成功:與《塞翁得馬》相反,表示事情順利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