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大微妙的意旨。《漢書·揚雄傳下》:“今吾子乃抗辭幽説,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而陶冶大鑪,旁薄羣生,歷覽者茲年矣,而殊不寤。”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九宮應九星考》:“九星之為鬥,則其義若明若昧。古法具在,而閎意眇指,無復申理之者矣。”亦作“ 閎意妙指 ”。 清 龔自珍 《六經正名》:“《孝經》者, 曾子 以後,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汎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如置之二 戴 所録中,與《坊記》、《緇衣》、《孔子閒居》、《曾子天圓》比,非《中庸》、《祭義》、《禮運》之倫也。”
“闳意眇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hóng yì miǎo zhǐ(部分資料中“眇”也标注為“miào”),意為言辭或思想宏大而精妙,含義深邃且隱晦,需深入理解才能領會其真意。以下從多個角度解析該成語:
該成語最早出自《漢書·揚雄傳下》,原文為:“今吾子乃抗辭幽說,闳意眇指,獨馳騁于有亡之際……”
此句描述揚雄的學說深奧難懂,思想超越常人認知,需反複推敲才能領悟。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原文及清代考據學著作。
《闳意眇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眼光獨到、見識高遠。
《闳意眇指》分為三個字:闳(hóng),意(yì),眇(miǎo),指(zhǐ)。
闳的部首是門,總筆畫數為5。
意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13。
眇的部首是目,總筆畫數為11。
指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7。
《闳意眇指》來源于《毛詩·邶風·闳意》:“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號對長淮洲,目送隨夢還;闳意眇指遠,孤猿寒林湍。”這是一首描寫秋景的古詩,其中的“闳意眇指遠”即是成語的來源。
《闳意眇指》的繁體寫法為「闳意眇指」。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所列的字義和字形,闳的古字形為“閎”,意的古字形為“神”,眇的古字形為“眇”,指的古字形為“執”。
他對于藝術的鑒賞能力真是闳意眇指。
闳達、意味深長、眼光獨到、指點江山
洞察力、獨辟蹊徑、卓見、高瞻遠矚
淺見、目光短淺、粗俗、墨守成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