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eng,a Chinese zither with 25 strings] 弦樂器,木制長形。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現發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筝”
弦樂器,木制長形。唐宋時有十三根弦,後增至十六根,現發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筝。
古筝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定義與别稱
古筝又稱漢筝、秦筝、瑤筝、鸾筝,是中國漢族傳統樂器中的代表之一,屬于彈撥弦鳴樂器,被譽為“衆樂之王”或“東方鋼琴”。
2. 曆史與地位
• 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盛行于陝西、甘肅一帶,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
• 文化意義:作為中國獨特的民族樂器,承載着悠久的文化傳統,常用于獨奏、合奏及戲曲伴奏。
3. 結構與音色
• 構造:由面闆、雁柱(琴碼)、琴弦、前後嶽山、調音盒等部件組成,木質長方形音箱,面闆呈弧狀。
• 音域:寬廣且表現力強,音色清亮柔美,可演繹豐富的情感表達。
4. 弦數演變
• 唐宋時期:13弦為主流。
• 明清至近代:增至16弦。
• 現代改良:發展為21至25弦,擴展音域并增強演奏技巧。
5. 現代發展
衍生出小古筝、便攜式古筝、十二平均律轉調筝等新類型,適應不同演奏需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筝演奏技巧或文化内涵,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或音樂教材。
《古筝》是指一種傳統的彈撥樂器,屬于中國民族樂器的一種。它是由弦和筝橋組成,使用指甲彈奏,音色優美悠揚。
《古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糸」和「⺮」。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古筝」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顔師古所撰《綱目》中,用以描述古代中國的一種彈撥樂器。自此以後,這個詞成為了指代古代筝類樂器的通用稱謂。
「古箏」是「古筝」的繁體寫法。在繁體字中,「筝」的部首使用的是「⺍」。
古時候對「古筝」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異。例如,在《莊子·天運》一篇中,使用了「古爿」來表示「古筝」。
他在舞台上娴熟地彈奏着古筝的旋律。
古筝曲、古筝師、古筝演奏、古筝彈奏者。
古琴、古琴筝。
現代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