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編年記事。《韓非子·大體》:“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録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虛。”
(2).記得年月。 宋 劉攽 《午睡》詩:“世塗高枕外,身事曲肱前,似覺松生腹,迢遙不記年。” 宋 張舜民 《自題畫扇》詩:“忽忽南遷不記年, 二妃祠 外 橘洲 前。”
“記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編年記事
指按時間順序記錄曆史或事件的寫作方式。例如《韓非子·大體》中提到“記年之牒空虛”,強調以年代為線索的文獻記載形式。
記得年月
表示對時間或年份的記憶能力。如宋代劉攽《午睡詩》中“迢遙不記年”,以及張舜民《自題畫扇》中“忽忽南遷不記年”,均體現對時間流逝的模糊或深刻記憶。
以上釋義綜合了《韓非子》、宋代詩詞及權威詞典(漢典、滬江詞典)的記載。其他低權威性網頁内容多為重複或舉例,已做篩選整合。
“記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記錄年份或年代。它可以用于指代碑文、史書、日記等記錄與年份相關的文字材料。
“記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并”,它們分别表示“語言”和“集合”。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記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它是由“記”和“年”兩個字合并而成,意為記載年份。
在繁體字中,“記年”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較大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但“記年”的寫法并沒有特别大的變化。古時的字體更加簡練,筆畫更加工整。
1. 他曾兢兢業業地記年,為編年史做出了巨大貢獻。
2. 這個碑文是古代先賢記年的珍貴文物。
3. 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文獻記年來推測出曆史上的重大事件。
記錄、記錄員、記載、記事本、記事、年紀
記載、記述、紀年、編年史
忘年、不計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