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蕩口的意思、蕩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蕩口的解釋

徒勞口舌。意謂空言。《墨子·耕柱》:“言足以復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蕩口也。” 孫诒讓 間诂:“謂不可行而空言,是徒敝其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蕩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構詞和實際應用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音韻

二、詞彙核心含義 “蕩口”作為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

水面開闊的河流交彙處或河口地段。特指水流在此處變得平緩、蕩漾,水域較為寬廣的地理特征。常用于描述江南水鄉等地河流與湖泊、主幹河道交彙的區域。

三、實際應用與文化背景

  1. 地名指代:在中國,尤其是江南地區,“蕩口”常直接用作古鎮或村落名稱,如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的蕩口古鎮。該鎮因位于鵝肫蕩(古湖泊名)的出口(河口)而得名,生動體現了詞彙的地理含義《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2. 水文特征描述:在曆史文獻或地理描述中,“蕩口”用于形容河流進入湖泊、或支流彙入幹流時,水面驟然開闊、流速減緩、水波蕩漾的景象。
  3. 文學意象:在詩詞或散文中,“蕩口”可營造出水鄉澤國、煙波浩渺的意境,帶有甯靜、開闊或略帶蒼茫的審美感受。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蕩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文獻和實際用法進行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解釋
    “蕩”指徒勞、空泛,“口”指言語,合意為“徒勞口舌,空言無實”。該釋義最早見于《墨子·耕柱》:“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蕩口也。”清代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進一步注釋:“不可行而空言,是徒敝其口也。”

  2. 現代引申
    可指無效的争論或空洞的言辭,例如“争論不休卻無結論,實為蕩口”。

二、地名含義

指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的蕩口古鎮,得名于其地理位置:

補充說明

“蕩”字本義包含“搖動”“洗滌”“廣闊”等多重含義(如蕩秋千、浩蕩),但在“蕩口”一詞中特指言語的空泛性,需注意與地名用法的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鲅鲅抱瑟不吹竽把晤筆特黑衙門不一一長系呈納承順牀頭人雌堂得失參半典史跌跌絆絆遁形術戹禍凫泛高京功模拐子馬旱煙管黃道日黃要華盛回腰較短量長價值近地九旋巨費局奁簾波路銀門面話名不正,言不順年湮代遠尿素品搭平波愆目漆工輕華奇葩異卉期稔秋溟上等兵上神失落感四立宿分貼闆同波通都晚谷危閣危機吳派先嗣纖屑纖旨行百裡者半于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