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屋。 漢 桓寬 《鹽鐵論·毀學》:“而 包丘子 不免於甕牖蒿廬,如潦歲之蛙。”《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蒿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蒿廬(hāo lú)指草屋,即用蒿草等草本植物搭建的簡陋房屋,多用于形容貧寒或隱士的居所。
典籍引用:
構詞解析: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典故,可參考《鹽鐵論》《史記》等文獻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查詢。
蒿廬(hāo l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蒿”是草的一種,通常指菊花;“廬”意為草屋、茅屋。
蒿廬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草和廣,其中“草”是草的部首,表明與植物有關;“廣”則是“廬”的部首,表示與建築有關。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詩經·秦風·蒿京》中就有“蒿極苴,廬岸居。”的描述,意思是在蒿草叢生的地方建立茅草屋安居住宿。蒿廬的意義也由此延伸,代表着簡陋的住所。
在繁體中,“蒿廬”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蒿廬”的寫法略有不同,常以“茅”代替”蒿“,同時“廬”也有多種寫法,如“廬”、“廬舍”等。不過,“蒿廬”的基本意義并未改變。
以下為幾個使用“蒿廬”的例句:
1. 他出生貧苦,從小住在蒿廬裡。
2. 這間幽靜的茶座宛如蒿廬,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3. 在這個現代都市中,很難找到一片蒿廬的身影。
組詞:茅屋、草屋。
近義詞:草屋、茅屋。
反義詞:豪宅、别墅。
【别人正在浏覽】